我国三大经济圈,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的发展各有千秋。而东北却迟迟走不出困境,原因何在呢?
一,体制性弊端形成的路径依赖
二,人力资本不足以及观念落后(非制度因素)
三,制度短缺
中国发展模式不少,“苏南模式”,“泉州模式”等,东北走出困境靠什么呢?国资的继续注入,外资的大力引进还是民资的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等,这些熟悉的术语,究竟哪一个合适?谈谈您的看法吧。
[此贴子已经被dreamdiy于2005-6-27 17:58:44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思考一下国家"振兴东北"的真正原因,你或许会明白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因.
事在人为,再多的钱,再好的政策还要靠地方要员们去执行,东北的塌陷,官员的腐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看看黑龙江那一窝
的老鼠,触目惊心,让人心寒.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或者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我想腐败和寻租行为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应该是最重要的。
东北有腐败现象,南方沿海地区同样有腐败,也不能说腐败程度孰轻孰重。
显然有其他原因。
南方经济自下而上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与公开,而东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哪里呢?利益主体归位了么?
振兴东北——现在要谋求东北复兴,首先要理清的是:
1、为什么东北以前曾经发达如今落后(相对落后)。如楼主所说的,有“体制性弊端形成的路径依赖、人力资本不足以及观念落后(非制度因素)、制度短缺”等原因。
2、东北所处的区位。这一点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
3、现在该如何振兴东北?
找到东北落后的原因后,根据原因找对策就好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众多,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不象沿海地区那样到位,竞争观念的淡化,市场意识的薄弱,是主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似乎也有不少,产品结构,企业体制,历史负担等等吧,东北的复兴,需要一个过程。
据我所知,我国的工程院正在搞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关于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的,包括东北三省、山西省和四川省(好象是,记不清了)。哪位高人如果拜这些省份内高校的工程院院士的门下读研的话,或许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问题的资料和各个地区的最新研究报告的。可以的话,还希望高人能拿来让大家分享啊:)
国有企业的比重大必然会抑制民营经济的发展么?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上海也算老工业基地,二者有什么区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8 9:21:59编辑过]
船太大了 不光光是体制的问题
关键是东北国有企业是个很大的包袱
下岗职工太多 随便一个工厂 职工都有少的上千 多的就几万了
失业人口太多 就是社会的一个不稳定的因数 民以食为天 中国民众总是那么的质朴的
但是就拿沈阳地区的情况来说吧 低保真叫一个低呀 呵呵
而且 现有劳动力所能获得的报酬 有是还不如低保呢
社会存在着相当的不安因数 必然不能很好的发展
本人认为,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振兴东北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东北地区的领导班子进行改组,
建立新的政府工作思维,否则一切都是白扯。那就是一个黑洞。
俺是东北滴,想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这个研究课题,吉林大学的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搞了很多项目,从制度、资源、财政资金扶持等多个角度给出了解决建议。可是解决问题肯定是没有发现问题快的,从中央几年前提出振兴东北的号召到现在,东北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仅给出一个切口供大家参考:东北优秀的学生资源,飞向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却从不回头;资源是趋利的,人力资本亦如此。可给流出地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流失人才,正如流失了几十年的能源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