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872 1
2013-01-17
一篇学术文章最为基础的就是要具有解释力,即使论点看上去再创新,但是缺乏解释力,那么这篇文章依然是不良产品。解释力从哪来?要达到足够支撑论点、解释清楚现象,就需要进行符合逻辑的说明,恰恰许多时候我们没有讲逻辑。

有一种所谓的“理工科”思维,看起来很讲逻辑,比如小猪派的计划经济论、杜车别的历史文章,事实上这些思维只是在很窄的方面机械式的运用逻辑,这种思维是假定许多条件都能够满足情况下,我们怎么做是最好的,然而从整体来看,根本不可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条件,于是他们的结论就割裂了现实和理想,硬要一种只有在理想中才能实现的东西看作是现实里应该实现的。

另一种倾向则是泛化联系,把因果链条扩展得太长太远,将后果与非常遥远的原因相连接。事实上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而且具有概率性的,一个原因的发生对于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可能具有相当的影响,但是不断叠加这种影响则可能导致把小概率事件看成某个并不那么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7 23:23:53
赞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