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609 0
2007-08-12
2006年农村经济形势主要特点与2007年预测(2007-04-27)

2007年4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行《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发布会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合作完成的第15本关于中国农村经济运行、发展和预测的年度分析报告。本书系统地回顾和描述了2006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预测了2007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本书的专题部分,对正在进行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进展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一、2006年农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要状况

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多项指标明显好于预期。

1.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格局,农产品供给继续扩大

2006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除油料等个别品种产量有所下降外,多数农产品实现增产,新增农产品供给继续扩大。主要大宗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农产品价格总水平比2005年略有上涨。

粮食生产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三年增产,总产超过4.9亿吨,比上年增长2.8%。比较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和粮食单产提高两个因素,粮食增产更主要来自单产的提高,粮食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1.6%,播种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8.4%。全年新增粮食供给约5.22亿吨(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净进口量合计),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棉花、糖料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6.2%;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2.8%。

2.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但农村第二产业比重提升

2006年,农村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估计为45.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比重的下降主要来自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1.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特别是第二产业。2006年,农村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2%,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比城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低4.3个百分点。

3.农村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农村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

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农村各产业增加值总和的比重为29.6%,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4.8%和15.6%,分别比上年提高2.2和0.8个百分点。

2006年,农村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中,第一产业占57.3%,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占20.5%和22.2%,分别比上年提高1.3和0.9个百分点。

2006年,种植业、林业和渔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6.1%、4.5%和10.2%,分别比上年提高0.8、0.3、和0.1个百分点;受畜产品价格下降、动物疫病等因素的影响,畜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下降,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26.8%,下降了1.4个百分点。

4.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消费支出增长高于收入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缩小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实际年增长率自1997年以来首次超过7%,达到7.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75元,比上年增长17%,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60.2%。

外出务工收入人均554元,比上年增长18.3%。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农民工月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9.9%,这是外出务工收入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006年,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30万人,增长5.3%。

由于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06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1%,比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高出1.7个百分点。

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继续减少,分别比上年减少9.2%和12.7%;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非均等化程度有所缩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737。

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速度均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低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由上年的3.22∶1上升到3.28∶1。

二、2007年农村经济形势预测

2007年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影响农村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例如,发生更加严重的气象灾害的可能性上升,农产品市场价格季节性波动可能比较明显,从事农业的风险损失可能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难以扭转。如果农村经济形势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能够减少,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不利因素,2007年仍将是一个丰收年,主要农产品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样,必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农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预测如下:

1.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4%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及其对GDP增量的贡献率和对GDP增速的拉动率进一步下降,占GDP的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为11%左右。

2.受2006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和农村消费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消费环境改善等积极因素影响,农村消费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仍将达到12%以上。

3.2007年,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虽然面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紧张,价格高等有利于出口的一些因素,但同时农产品出口也面临绿色壁垒加强的困难。预计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700亿美元以上,增长12%以上;但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再度转为扩大。

4.主要农产品产量仍将保持增长,供求基本平衡。受政策激励、粮食市场价位相对较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等积极因素的影响,粮食总产量预期能达到5亿吨。糖料和水果等总产量将增长,油料产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减产。肉类总产量、奶产品产量和水产品产量都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5.预期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可能较2006年有所回落,当仍可能达到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将扩大到3.3∶1,同时,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可能有所扩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