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这一词的诞生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也准确的表达了现代社会上的一些年轻人为了买房子而四处奔波,省吃俭用只为了还房贷,这样的人生是为了还房贷而活着,所以这些人成了名符其实的房奴。这个现象在最近的十年里表现的尤为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了这个行业。还有就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这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开始向城内涌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住房的紧张,也促进了房价的上涨,对此熊向东表示,一个人一辈子为房子奔波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和普遍的现象。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表示,中国需要20到30年时间达到让民众"买得起房"的目标。著名的理财大师熊向东也在此解释道:"中国住房严重短缺,就算房子不要钱,4套房子也变不成70套。"
当房价走向依旧不明朗,房市调控正处于胶着状态时,这样的信息显然会影响到公众的信心。熊向东提出疑问,既然买得起房可能需要等待20到30年,这个漫长的时间是否也就意味着现在的调控可能效果不明显?这种推理后的结论, 熊向东表示显然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也是不能认同的。
解决买房问题到底需要多少年?这其实是一个事实判断。一方面,熊向东表示他认同陈主任所说的,这的确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城市化的进程都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属于卖方市场。但另一方面,熊向东表示其判断的依据是现在的情形与数据,而事实上,市场在变化,政策也在变化,以现有的数据和形势去判断事情的发展不一定客观与准确。
熊向东说道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并非所有人的住房问题都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既然,住房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一个必要基础,而商品房的房价注定了很多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子,那么社会就应该承担起让这些人安居的责任,以保障性的住房构建起这些群体的幸福生活。因此,熊向东得出结论所谓等到20年、30年后才能让民众买得起房可以看成是一个宽泛、假设的命题,因为很多群体的住房无需、也不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他们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实现住房梦。
熊向东的上述分析使我们更加的明白,中国人口的基数大,再加上城乡居民的的大量涌入间接或者是直接的提升了房价。这样的问题让中国的政府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难题,这样的压力和问题是政府一时半会所无法解决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年轻人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房子和贷款,这也无疑让很多年轻人感到很无力。熊向东表示这样的时间一定不会很长久,因为保障性住房的逐渐增加,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买得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