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大气空间环境。寻求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趋势,各行业必将会逐步减少对石化
燃料的依赖,加大对
清洁能源的投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截至2010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约为0.70kW,远低于发达国家1kW的水平。201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为3126kW?h,相当美国1956年、韩国1993年的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紧迫性。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有关领导在“2011年第六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指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源行业要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总的来说,‘十二五’期间能源还是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我们提出一个规划,2015年
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4.7亿kW,2020年可能达到18.4亿kW,2030年达到24.7亿kW,应该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有限的环境容量,迫使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同时也说明大气污染治理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任重而道远。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除尘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先后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并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再创新提高的。尽管我国在该领域的原始创新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1984年第二届国际电除尘学术会议以来,每隔2~3年召开的历届国际电除尘会议,我国的专家、学者都会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并能及时掌握国外的技术发展动态,因此,国外有的技术我国都有,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原先的排放标准较落后,致使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后,许多在役的
电除尘器无法满足新排放标准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电除尘器设计,比表面积都在150m2/m3/s以上,最大的达250m2/m3/s。印度现在引进我国的电除尘器一般是8~10个电场,而我国现役的电除尘器,仍按低标准的3~4个电场实行,比表面积也在80~100m2/m3/s。这主要是市场无序竞争、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果。
新的国家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实施,实际有效地提高了电除尘行业的准入门槛,客观上净化了电除尘的市场环境。因此,排放标准的趋严,对我国电除尘行业来说是个机遇。关键是抓紧时机,大力开发如移动电极电除尘器、余热利用高效节能电除尘器、湿法电除尘器和高频电源等新型技术,尽快创建一批高标准、低排放、低能耗的电除尘样板工程,迎接电除尘器发展的新高潮。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电除尘大国向电除尘强国迈进。
2013年中国电除尘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