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就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中的作用!
——要争论劳动生产力,暂不要争论生产关系(9)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的活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孙冶方同志根据马克思的这个概念,提出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力的因素有三:第一,劳动或劳动力;第二,劳动对象;第三,劳动资料或手段,也就是劳动工具。”我认为孙冶方同志的这个概念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接受这个生产力三要素,我们就能够认识社会生产过程的生产力,也就是劳动生产力,认识了社会生产中的劳动生产力,我们就能够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判断社会的生产关系究竟是生产力的发展的形式呢?还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呢?从而确定我们是保留这种生产关系呢?还是要抛弃这种生产关系呢!
社会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当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的时候就成为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就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工具、机器、电脑、机器人等)加工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劳动产品的过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活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毫无疑问是工业生产的三个要素!这三要素离开那一个也就不可能实现工业生产!但是,当人们说这三个要素是劳动生产力的要素的时候,人们就觉得不可理解: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这些物质的东西,怎么能是劳动生产力的三要素呢?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力”这个名词或者概念作何解释呢?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黑格尔、赫尔姆霍茨等等关于“力”的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力”是运动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转移。恩格斯说:“力,如果任何运动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那么,只要这一运动是自己转移的,是主动的,人们就能把它看做而它也显现为运动的原因,只要这一运动是被转移的,被动的;于是人们就能把这个原因,这一主动的运动看做力,它也表现为力,而把这一被动的运动看作为而它也显现为力的表现。根据运动不灭定律,从这里自然而然地就得出结论:力和它的表现是恰恰同样大的,因为在力和它的表现当中都是同一个运动。但是,自己转移的运动或多或少在量上是可以规定的,因为它出现在两个物体上,而这两个物体中间的一个,能够作为量度单位去量度另一个物体上的运动。运动的可量度性使力这个范畴具有它的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力,运动的转移当然只是在所有各种条件齐备时才会发生,这些条件常常是多种多样的和复杂的,特别是在机器中(蒸汽机,装有机纽、撞针、雷管、和火药的枪支)。如果缺少一个条件,那么,在这个条件建立以前,转移是不会发生的,于是,我们能够把它想象为:力只有依靠着最后一个条件的帮助才被激发出来;又把它想象为:力是潜在于某一物体即所谓力的承担者(火药、煤炭)之中。但是实际上不仅要具备这个物体,而且还一定要具备其他一切条件,才引起这个特殊的转移。”按照恩格斯这个论述,我们就会知道工业生产中的“力”就是物质的运动的转移,或者说就是劳动者抓住劳动资料向劳动对象这个物质的运动的转移。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这种转移的条件,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转移是不会发生的!或者说生产是不会进行的!因此,我们就会把生产力或者工业生产力或者劳动生产力想象为:生产力只有依靠最后一个条件的帮助才被激发出来;又把它想象为生产力潜在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之中。但是实际上不仅要具备生产力的这三要素,而且也一定要具备其他一切条件,例如、厂房、道路、及其其他一切公用设施等等等等。只有所有一切条件具备了,才会引起生产力这个运动的转移。或者说才会进行正常的生产!
由此可见,劳动者的劳动活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公用设施等等,根据运动不灭定律,就是生产力即工业生产力即劳动生产力,作为潜在于其中的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因而就是劳动生产力的物质条件!这些条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的作用就是生产力的作用!因此,不论在在生产开始以前,还是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劳动状况如何、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的使用状况如何,反映的就是劳动生产力的状况!我们常说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说到底就是解放劳动者,就是发展劳动资料发展劳动对象!而所谓的资本生产力就是价值的生产力!它与劳动生产力是绝对无关的事情!只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求价值的增值,才把劳动生产力看做资本的生产力!实践一再证明正是这种资本生产力破坏着社会的生产活动!所以,为了人类的幸福,我们要发展劳动生产力!消灭资本生产力!
劳动者201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