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705 97
2013-03-03
原文:就制针工厂来说,斯密的论证并不是很有说服力的。要节省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损失掉的时间,只须把一种特殊活动持续在相当长久的时间内,来消除因安排这种作业所需的原料而损失掉的时间就可以了。孤独的制针手工业者,可以一整天抽出铁丝,第二天将铁丝弄直,第三天切断,等等。节省时间需要划分作业并确定各种特殊活动的理想持续时间;它并不意味着需要各个人的专业化。
=============================
为了反对分工原理,达到了白丁的地步,这人是谁呢?
说他是白丁,是有根据的。如果制针分十八道工序,一个孤独的人,每个工序做一天,要到哪天,成品针才能做出来呢?第十八天,只要你的智力正常都是这个结论。而多人各做一个工序,也即专业化,成品针的产出日期呢?每天都有成品针产出,只要你的智力正常就是这个结论。非专业化能与专业化等同吗?现实中,有哪家制针厂采取非专业化的方案?你说这人不是白丁是什么?
猜猜吧,或者去查各种典籍,这个人是谁呢?另外对照一下你自己,你是不是理解了这个问题?没理解的话,你就不适于做经济学研究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3 20:07:12
包饺子的工作原理,可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要一个孤独的人包出足够一个人吃一百顿(也可以是一百个人吃一顿)的饺子,第一天和面,第二天擀皮,第三天洗菜,第四天剁菜,第五天剁肉馅,第七天和馅,第八天之后开始包饺子。这人或者众人,要到第八天才开始吃上饺子。还不要说面干了,皮硬了,菜蔫了,肉臭了。为了反对分工,可以这样搞非专业化,不是失心疯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 20:14:21
人类面对的基本囧境之一,就是休谟囧境。要脱离这一囧境,唯有“协作、分工和互助”。一个孤独的人再拉长每道工序的工作时间,也不可能产生专业化分工的效果。这是经济学的第一条真理。急于研究市场、或者急于研究价值,没把这真理理解得通透,急功近利的研究结论不过都是些思想垃圾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 21:44:41
纠结这些有意义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4 01:04:31
你连谁提出来只让一个人做全部工序都没搞清楚。连别人说什么都不能理解的,更甭想弄清分工问题了,回家种地都没人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4 01:07:03
紫云金沙 发表于 2013-3-3 21:44
纠结这些有意义么?
你以为这是纠结,而我以为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入门。看法不同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