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980 1
2013-03-05
今天突然想起两件事情,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不能想清楚其中的所有原因,所以想发个帖子咨询下大家。

第一件:上初中的时候,当时电信和学校搞了个项目。就是给学校里面装了一些类似打卡机的联络机在学校的各个地方,当时的方式是给学生每人发张卡,绑定家长的手机,学生出入学校都进行打卡,用于给家长监督小孩在学校里面的出入学校时间点,情况,让这些信息更快传达给家长。当然,这个是个收费行为,好像是每月10元钱。老师给各个学生通知之后,这个事情却不了了之了。当时也并没有说是强迫,或者也没学生家长说是强烈反对这件事。总之,这些机器在学校也就慢慢老化了,没人管了。

第二件:上大学的时候,同样是电信和学校搞的项目。在学校里面装了许多类似初中学校所装的打卡机。在各个教学楼,宿舍楼底下都有,装完之后,给每个学生还办了张卡,(收费10元,又是10元)用于监督每个学生在学校上课出勤情况,以及一些其他信息。可是,这个卡办过之后,却从来没有用过。。。。。打卡机同样是在各个地方等待时间的洗礼,全是新的,慢慢变旧。。。。

所以,我想问问,1.这两件事情背后没有成功的原因?
2.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7 15:16:05
个人感觉,这两件事情失败背后的原因都是后续监管不力,没有给予刷卡行为正向的反馈,学生当然没有动机去刷卡。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在初中案例中,父母是信息的需求方,学校作为提供方,收取相应费用。但由于自愿买卡,只有部分学生买卡,管理难度高,难以覆盖成本。而父母由于相互分散,离刷卡场所较远,也难以要求学生刷卡。长此以往,无法执行。
在大学案例中,大学作为信息需求方,理应具有较强动机要求所有同学刷卡,管理成本也较低。但可能是因为管理上的问题或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给出相应的惩罚方案,因此未能实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