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38 0
2013-03-19

3038.原子的内部结构可能是均质和分子形态的对立统一

2013.3.19

从核外电子分布的规律性出发,原子的内部结构应该是相对均质的,即不同化学元素的结构差别仅仅是表层质子和中子数量上的差别。

从核裂变生成物的相对规律性出发,原子的内部结构又可能是分子形态的,由相对独立的其他原子组成。

除去表层,每层核外电子的数目都是偶数,应该不是偶然。有些层次核外电子的数目是18,也可以被3整除,显示了每个原子都可能由两个或三个其他原子组成的可能。当然,每个原子还可以细分,直到单个质子和中子的组合,甚至单个质子的存在。

从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氢射线和氦射线出发,结合高端放射性元素分裂时都辐射阿尔法射线,也就是氦射线的事实,地球环境所有质量较高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中可能都有氦核,对应所有质量较高化学元素第一层的两个核外电子。这样,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都由包括氦核在内的两个以上其他化学元素组成,由相对独立的三个化学元素组成的可能相较大。

当然,只要外部条件适宜,核裂变可能持续进行到基本粒子。

分析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相邻化学元素只有一个质子的差别,而同位素的差别仅仅是中子数目的不同,说明了质变源于量变。而不同化学元素通过不同核外电子共轭形成的不同系统,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形态,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从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出发,原子的内部结构有可能是相对均质与分子形态的对立统一,而原子内部的原子与相对独立的原子可能在形态上存在差别,即一定的形变,以适应核内相对稳定的环境。

所谓放射性,其实是一种分裂现象,主要源于客观环境的改变超出了原子内部分子之间相对稳定条件的极限。电子和电磁射线可能另当别论,源于原子内部质子的剧烈运动。

分析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掌握核裂变、核聚变的规律,进而分析不同化学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由来,与不同化学元素产生核外电子共轭的可能和层次、结构,及可能产生的物理化学性质,属于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研究。

由于我们难于观察原子的内部结构,暂且只能通过知识的积累推理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