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核聚变、核裂变可能存在多种形式
2013.3.22
能够初分核裂变的产物,给我带来一丝喜悦。不管正确与否,终究是良好的开端。可是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多种可能与一种结果之间必定有着内在的联系。为什么同为放射性铀,235是核燃料,238是核废料,仅仅因为多出了三个中子吗?三个中子导致铀的内部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导致了连续核裂变的障碍?奇数放射性物质的裂变规律是什么?可能生成什么物质?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如果掌握世界各国核试验的资料与核废料的资料,分析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可我什么都没有,只能从报端和书缝中搜索一二。基础的核物理知识也很薄弱,只是从科普书籍和教科书中略知一二。所以,不具备深入研究的基础。
我的长处是能够从细微处入手,发现突破的端倪,挑战一切原有的结论和流行的看法,特别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固有看法。
多出三个中子表示铀238的微观结构中少了三个氘,多了三个氚,自然是不小的变化。改变一个原子的内部结构容易,改变所有原子的内部结构只有物质相变的条件发生变化才有可能。
无论电磁辐射、电子辐射,还是阿尔法射线辐射,都是放射性物质的裂变现象,只有后者伤筋动骨。
阿尔法射线说明高端核素的自然衰变很可能是从一个个氦粒子排斥反应出现开始的渐进性衰变,核武器、核电站技术才使核裂变的进程加速,出现了巨分子核裂变和连续核裂变。
堆芯的融化导致了福岛核事故,说明温度可以影响核裂变的进度,而核聚变不但需要温度,还需要重力、引力、冲击力。重力核聚变见于星球内部的物质相变;引力核聚变见于恒星表面的核聚变;冲击核聚变见于行星大气边缘宇宙射线引发的核聚变和高能粒子加速器中粒子对撞引发的核聚变。
电磁现象是普遍的自然现象,核物理离不开电磁现象,而化工、电解和热加工都可以影响电磁现象,应该可以影响核聚变、核裂变。生物是自然累积的智能化工、电解、热加工的综合体,能否在核聚变、核裂变方面创造奇迹,也未可知。
核聚变可能存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周期循环,核裂变应该存在与其对应的物理现象。所以,连续核聚变、核裂变应该不会无限的。
星球质量的增加是相对缓慢的,却是持续的,必定影响星系和星球内部的相对稳定。新的中间层和热层会出现在哪里?影响星系发生什么变化?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核聚变有冷核聚变、热核聚变,核裂变也应该有冷核裂变、热核裂变,核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
放射性对人体的伤害使许多人对其敬而远之,却是物理学和化学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有放射性,有的物质没有放射性?改变物质的存在环境,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核聚变、核裂变都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环境的复杂性也会影响核聚变、核裂变的多样性。所以,唯物论辩证法应该贯彻科学研究的始终。
在核物理的深入研究方面我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唯物论辩证法的掌握和运用方面我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在不断的敲边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