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55 1
2013-05-27

3130.突发与渐进式核聚变、核裂变

2013.5.27

突发式核聚变、核裂变人们已经熟悉了,核武器的爆炸、超新星的形成,都是突发式核聚变、核裂变的表现形式。渐进式核聚变、核裂变有的人们已经了解,有的处于探索中。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是渐进性裂变的形式之一,就发生裂变的原子来说却具有突变的性质。

生命现象不仅生物界存在,星球、星系的成长与毁灭也是一种生命现象,不过是无机物大尺度的生命现象。

任何星球、星系的形成都有长期物质和能量的聚集过程,通过突变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星球内部的物质相变从每个原子内部正负电荷的聚集和向光子的转变开始,达到一定的量才会突然转变为新的质子和中子。这一过程无论协调与否都会引发地震,因为星球结构存在相对刚性的层次。

生物体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却又各不相同。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环境中吸收集聚能量和物质,其中不仅包括化学反应,还可能包括氢元素的生物形成。

二氧化碳的结合相对来说是比较牢固的,为什么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分离?新的碳水化合物的形成真的来自水与碳的结合吗?恐怕来自新的氢元素的形成和与氧元素的置换。而燃烧过程恐怕不是简单的氧化过程,应该是光合作用的逆过程,即氢原子相对缓慢的裂变和碳氧元素的重新结合。否则,您可以回答光子哪去了和光子哪里来的问题吗?

我认为光子是正负电荷的对偶统一体,所以能够实现光电转换。在正负电荷到原子的聚变过程中,光子阶段不可避免,星球内部的原子可以实现正负电荷到光子和质子、中子的转变,生物体内的正负电荷和光子就不能实现向氢元素这样初级化学元素的转变吗?

从网上得知有国内的科学家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从氢元素的聚变和裂变来讲我相信他们会获得成功,而其他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聚变和裂变则可能性不大,因为条件更为苛刻,超高温和超低温都影响生物的存在。

基因决定细胞的复制,可能也会影响生物体内环境中氢元素的聚变和裂变过程。

客观条件和内在规律决定化学元素发生何种聚变与裂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27 17:10:35
拜读@
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基础来源应该是相似或相同,但智慧来临的界点在哪里呢?从这里将思维扩散,目前已知的科学探索方法和目的,是否还是难以突破人类自身的限制,只是从一孔中看世界呢?会不会仅是野心和欲望产生的思维投射呢?!
随意发言,打扰勿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