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在北京开幕。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机构代表参加了论坛。
  新财长
楼继伟财税体制改革站上新起点
  新任中国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表演讲说,过去30多年,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未来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走艰巨的改革之路,财税体制改革已站在新的起点上。
  对于外界关注的中国扩增财政赤字问题,楼继伟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财政收入可能转入一位数增长,而支出规模继续增长,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面对支出压力,楼继伟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做出承诺压缩行政经费方面的开支,并提出依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原则做好民生问题。
  “所谓守住底线,就是要考虑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楼继伟强调,对政府来说,不能只要碰到民生问题就都要去做,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目前仍有很多民生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约束。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
  对于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楼继伟透露,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先以
审计署统计的约11万亿元债务为基础,区分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并分析风险,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他表示,下一步会研究完善制度,会给地方政府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业内人士
  影子银行是金融幽灵也是融资助手
  专家指出,影子银行是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包括实体和业务活动在内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作为游离于传统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用于期限或者流动性的转换,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具有期限错配、杠杆率高、对资产价格波动敏感等特点。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初步发展过程当中,与国外相比较为初级,运作程度、产品结构复杂性也比较低。”在王东明看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大体可划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系统;第二个层面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具有信用创造能力的系统;第三个层面是广泛的民间金融系统。
  “根据一些统计,我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大概是23万亿到25万亿元,占到国家金融总资产的1/4左右。”王东明说。
  “影子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联想。实际上影子银行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贝莱德集团董事长
劳伦斯·芬克认为,中国经济在从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推动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很多资金闲置在银行账户中,这就需要有有效的机制,把资金投入到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当中,中国需要发展影子银行体系。
  在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沈联涛看来,影子银行之所以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其背后有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房地产要融资,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基础设施需要融资,民营企业也需要融资。这是回避不了的市场需求。”
  “影子银行是中国金融家在信贷投放存在严格管制、不同金融市场存在严格分割的情况下,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出来的产品,它是市场的有益补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巴曙松说。
  与会专家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中的多数产品都处在严格监管之下,不过在鼓励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对于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也应保持高度警惕。
  “跟国外一些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相比,我国绝大部分都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每发行一个理财产品都要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的结构、规模、收益率;而
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所开发的被视为影子银行的产品,也都要受到净资本的约束。”巴曙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