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与唯心论简介】
哲学按唯物唯心的划分是拉美特利最先提出的,拉美特利认为,心灵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他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将哲学分为唯物论体系和唯灵论(即唯心论)体系两大类。唯灵论采取的是先天的方法,唯物论采用的是后天的方法,即通过经验和观察从人体的器官中把心灵解剖分析出来。实际上,这是针对当时欧洲唯理论与经验论二者的一种划分。拉美特利所说的唯心论,其实就是指笛卡尔一系的唯理主义,而唯物论则偏向于指当时英国的经验主义。
之后,费希特亦使用了这一划分标准,但仍并没有太明确的划分。现在有关一切哲学都必然分为唯物和唯心是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本人没有关于这是唯一且必然的划分标准的论断),唯物与唯心的划分标准,在恩格斯那里,其实比较简单,只要明确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唯物论,反之,都是唯心论。所以,按这个标准划分,那些宣称超越唯物与唯心之类的学派,自然也被归于唯心论(因为它明显不是明确承认物质第一性)。
其实现在的唯物与唯心论是二分法式的,即要么是唯物,只要非唯物都算唯心论。
很多人说某某思想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如果按传统的唯物与唯心的划分标准,比较容易判断——你不明确承认自己是唯物,就归于唯心。除非你先改变这个标准,或另立一套划分标准。
唯物与唯心如何来源——
很简单,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经验与意识,到底哪个才是最初的起点?即世界的归初始基是哪个?
假设是精神为前提:就必然形成典型的唯心论;
假设是物质为前提:就必然形成典型的唯物论;
二元论与不可知论,实际是两者同时假设或同时不假设,按唯物与唯心的划分,属于含糊的唯心论。
这样,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不同——假设的前提不同。而且这个前提都是无证的,唯物论自己也承认物的前提,是无证的,唯心论其实也同样无法证明心的前提。
出发点不同,导致后边的分歧,其实很难有焦点式的汇集,唯物与唯心所争的,其实就是谁猜测的更准,但都是猜测与想象,说白了,谁也说不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