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财政收入的和谐定律 最优比率 “双同步”增长
财政收入的和谐定律
财政是国家经济的信息密码。
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22%=GDP*22%。
国家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22%,可见,国家平均税率为22%。
比率为22%的由来:和谐度Dn=1 : log n,log n为n的自然对数。将经济总量看成100,Dn=22%。
2012年GDP世界排名(官方数据)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出版)最权威的报道,2011年底世界各国GDP(百万美元)如下:
1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15,924,1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China (PRC) 7,426,090 (471564亿元RMB) 汇率为6.35
3 日本Japan 5,974,297
中国2011年财政收入为:GDP*22%=471564亿元RMB*22%=103744.08亿元RMB。
据新华社电:
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01亿元,增长24.8%。与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相比,2011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5446亿元。
由此可见,中国2011年财政收入与和谐定律基本一致。
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什么?
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指以财政收入为分子,国内生产总值为分母而形成的比率,它是反映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间数量关系的重要统计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所得占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同期财政收入合计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
一般来说,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国家财力越充足,但应注意,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经济增长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如税率、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比例关系稳定),这个比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财政收入的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上升,财政预算也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
因此,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总是围绕22%波动。最优比率为22%。
中国经济转型“双同步”增长:财政收入的规模与GDP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3月5日,中国2013年ZF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GDP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财政部:今年全国预算财政收入126,630亿元人民币,增长8%。
如此设定,其实就是“双同步”增长:财政收入的规模与GDP同步增长,居民人均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并没有上升至国策,是为今后财政收入的反弹增长预留空间。2013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将维持在22%左右。与财政收入的和谐定律基本一致。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基数的增大(2012年GDP已超过50万亿元),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分量与过去已大不相同。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深水区”后,发展的内涵也出现了新变化。2012年是我国经济潜在增速趋缓的转折年。在关注经济短期增长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如何逐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合理调配长期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是在稳定经济增速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的“中速增长区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已趋于稳定和均衡,投资和消费占比也日趋均衡。
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中国GDP为473104亿元,增长9.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为22%。与财政收入的和谐定律基本一致。
2012年,中国财政收入117210亿元,增长12.8%。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为22.6%。与财政收入的和谐定律基本一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仍然较高,但与往年20%以上的增幅相比,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中国财政收入增长方式:已由超常增长转变为与GDP同步增长。
其意义有二:
经济增长方式由国进民退向民富国强转变。
收入倍增计划的内容是:倍增目标应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目标,去除通胀因素,到2020年实现居民购买力翻倍。实质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GDP增幅同步,国民收入倍增带动GDP倍增,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即:民富国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因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的重要前提是:财政收入首先与GDP同步增长。经济增长的方向:财政收入的规模与GDP同步增长,居民人均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只有财政收入比率的稳定,才能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从而保障GDP的稳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增长向消费驱动增长转变。
在短期内,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拉动为辅;在长时期内,以消费拉动为主,投资拉动为辅。依赖投资推动的高增长,是没有效率,没有质量的增长,对结构调整、经济转型非常不利。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由消费导向的创新和创造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领先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带动GDP增长。
按照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如果ZF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增长,那么就会产生三种可能:一是挤压居民收入,二是挤压企业积累,三是对两者形成共同挤压。
在未来的几年,投资拉动已不能作为提升国民经济的最主要手段,消费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最主要的力量。而要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改善和优化目前的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积累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控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让财政收入增长回归理性。同时,要提高财政收入分配的公共性、使用的公众性,使财政收入在分配和使用中能够更好地修补各种社会短板、偿还各种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上的欠账,通过提高收入二次、三次分配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如此,收入倍增计划并不遥远。
对策一: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居民收入增幅与GDP同步增长,重要的是让中低收入者感受到收入水平实实在在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
居民收入增长决定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长的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虽然中央加大结构性减税措施,地方ZF也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关键是使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真正获得提高。
措施:保护财产性收入,扶持经营性收入,提高工资性收入,扩大财政转移性收入。建立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健全居民福利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注居民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应关注增长的结构,完善财产税、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等二次分配调节机制。
处理好三个分配关系:ZF、企业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劳动和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关系,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
机会不均等是最大的不平等。收入分配的背后是权利分配,只有先进行权利分配才能顺利进行收入分配。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先赋予农民平等公民权利待遇;要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必先打破垄断行业特权;要缩小不同阶层收入差距必先实现各阶层权利平等。
中国经济转型的三元结构:农村居民(农民),农民工,城镇居民。
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是破解中国经济三元结构的必经之路。同时,建立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衡机制。否则,新型城镇化无解。
政策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居民福利增加和机会均等上来,而不是简单的居民收入增长。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就是中国版的马太效应。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如何走出马太效应,唯有道者。
这个“道”,就是“和谐之道”,“民富国强”之道。即个人的安居乐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国家的历史使命。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和谐之道”,道法自然。
对策二:减税五千亿 直接藏富于民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已连续18年高速增长,特别是近7年来,在基数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困难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仍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都出现大量超收。
2011年财政收入首超10万亿,达103740亿元,增长24.8%。2011年GDP增长9.3%。税收收入接近9万亿,达到89720亿元,同比增长22.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为22%。
2012年增幅有所回落,全国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13335亿元,增长12.8%。与年初预算增长9.5%相比,财政收入仍然超收约3600亿。2012年GDP增长7.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为22.6%,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占比最高。两项指标远高于GDP增速。
如果财政收入的规模与GDP同步增长,则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超收约5000亿,税收超收约4500亿。
同步并不是相等,而是步调一致。即财政收入的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稳步上升,财政预算也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
结构性减税将作为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核心贯彻执行。根据测算,2012年结构性减税的额度大概为1200亿元,其中增值税和个税减税发挥了最大作用。营改增的扩围和企业所得税减税将是重点。
优化税制,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和完善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是今年两大税制改革。
亟待间接税改直接税、各项税率调整以及从工薪税向按家庭征税转变等一系列全方位改革。
减税要与财税体制深层次改革相适应。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修订“经济宪法”预算法势在必行。
以依法纳税取代计划纳税,法定税收取代任务税收,才能真正减掉企业税负,才能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13年,随着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中有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全面实行,“减税增支”将成为财税政策的主调。税收将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手段,以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民生。
预计:由于换届效应和新型城镇化投资拉动,2013年中国经济稳中有升,GDP将重返8.0%大关。财政收入的增幅为9.5%。
2013年,中国经济是否会实现“双同步”增长:财政收入的规模与GDP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2013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是否会回落到最优点22%?关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