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upichi在2005-6-1 9:35:32的发言: 关于理性不理性的问题,单一的说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恐怕过于武断。事实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后悔不迭的人,或者向博学睿智者求教的人,这说明就其本人来说处事的当时也极可能是不理性的,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昏头昏脑干错事并非罕见吧。人们“有时好有时坏,有时候聪明,但更多的时候愚蠢”,经济社会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下增进人们的福利。
其实关于理性的分析,我认为更接近于经营管理学的内容,这些学说试图理解和分析他人的行为以及他人所面对的外部情势,从而得出达致既定目标的最优策略和方法。但对这方面的研究恐怕企业家更为专业,而不是所谓的经济学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所需要的知识掌握在对资源的具体情势更加了解的人手中,而非经济学家。企业家从来不考虑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定价,因为他们面对的市场和价格永远处于变动不居的过程中,是否调整生产销售计划,如何如何获得最优利润取决于他们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其出发点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让所有个人都可达致其计划的社会制度,而并不考虑该计划是否理性,是否符合某种法律、道德、主义、生理的或心理的规律。
我想提醒hupichi朋友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比本人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和"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个人当然会犯错,但是不能指望会有什么外部的干预能比个人更加恰如其分的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经济学理性也不等于哲学的,逻辑学的,社会学的,医学的,心理学中的"理性"概念,简单来说,经济学理性无非是说,人们会在既定的外部约束和信息条件下做出自己在当时当地最合意的选择,人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并不要求这一选择在事后看来必然正确,也不要求在信息完整的情况下体现充分客观,更不要求在社会标准下肯定合理.
更进一步,经济学理性说的无非是,人在既定约束下作既定选择,人的行为有规律可循,仅此而已.
而对所谓"企业家行为是否按利润最大化行事",还真有不止一拨人作过这样的"研究".从方法论角度出发,弗里德曼对此做出如下中肯的评述:"愚蠢的方法,导致愚蠢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