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可怜崇拜者
【从来没有人得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今天终于迎来了“七星下凡”――七个外国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讲‘经’布道”。这似乎使人感到:我们中国人多么了不起,多么有光彩!多么难得!能够请来七位讲“经”人向崇拜的中国人施教,就象上帝下凡。因此中国人就大玩中国人一把:与他们见面交谈一次需要30万,并且还需要什么硕士以上,或者某级官员以上。这种“变态”现象折视了中国人盲目崇拜而没有什么创造性特色与自我个性的社会问题。所谓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是说明他们在自己的某个狭小领域作出了比较杰出的成绩,并不代表他们具有点石成金的超人本事,也不代表他们获得了这个奖,就一定在学术水平上比任何人更高人一等。因此,如果中国人还有一点骨气,还有一点自信心,不根本不必要如此崇拜得一塌糊涂,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黄焕金】
七位诺奖得主论经紫禁城 与大师对话要3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0:02 新闻晨报
http://tech.sina.com.cn/d/2005-05-30/1002621193.shtml
□李剑英
据京华时报报道,刚送走了财富诸强,北京又迎来了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今天上午9时30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
本次论坛期间,7位诺奖巨擎将携手5位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在京讲“经”布道。
据悉,7位诺奖巨擎不乏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电影《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这样的明星经济学家。7位均是近10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世界级经济学大师,在论坛的三天时间里,他们将联袂出击,在北京畅谈“人类和谐与发展”。
另外,记者了解到,为期3天的论坛中,他们还将以对话的形式在北京传授“真经”。对话既有与决策者的高层对话,也有与企业家的直接对话。
另外嘉宾们还将分别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九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接受大学授予的荣誉称号。
据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因为评委会要确定该理论的确对社会经济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之后,才能将诺贝尔奖授予提出该理论的经济学家。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其他诺贝尔奖得主比起来,一般年龄偏大。此次,北京能聚集如此之多的经济学顶尖学者,不但是首次,而且非常难得。
对话诺奖得主要花30万
记者获悉,明天上午3位诺奖获得者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与国内企业家对话。
据了解,出席此次对话的一般门票是3800元,而与诺奖大师同台对话的门票要30万元。
虽然门票价不菲,但论坛负责人贺奎昨天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定的300张门票已经脱销,为此特地增加了一部分门票。
旁听观众要求硕士以上
无论是国内经济学大腕还是业余爱好者,能亲耳聆听大师授业,亲眼目睹真人风采的机会十分难得。本次论坛,对听众的要求也是历次各种经济论坛中规格最高的一次,连旁听观众学历都要求至少经济学硕士以上。
据组委会介绍,为了保证此次论坛的学术水平和实际效果,论坛正式听众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政府官员、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人士为主,正式代表500人左右。
真是经济时代阿!
旁听?还是在家看电视得了!他们的观点还不是都发表出来了,万变不离其宗,何况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么?!不了解就纸上谈兵是不是太不尊重自己的名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 11:13:34编辑过]
没有研究过新古典学派的东西之前不要攻击老萨。
老萨2本书让他获诺奖。一本经济分析基础提供了研究方法,一本”经济学“提供了自马歇尔以来的新一次框架创新。
他做的贡献远远大于你们这些人喜欢的凯恩斯(提供思想)、缪尔达尔(没研究过这个人,但是既然你们攻击新古典那就肯定喜欢他)。如果杨小凯没有英年早逝在new classical上面有所建树而获诺奖的话,后人也只会把杨叔叔的框架归入新古典。
至于Nash,没有研究博弈论的就别说了吧?他证明的几个东西太重要了。
没有研究过新古典学派的东西之前不要攻击老萨。
老萨2本书让他获诺奖。一本经济分析基础提供了研究方法,一本”经济学“提供了自马歇尔以来的新一次框架创新。
他做的贡献远远大于你们这些人喜欢的凯恩斯(提供思想)、缪尔达尔(没研究过这个人,但是既然你们攻击新古典那就肯定喜欢他)。如果杨小凯没有英年早逝在new classical上面有所建树而获诺奖的话,后人也只会把杨叔叔的框架归入新古典。
至于Nash,没有研究博弈论的就别说了吧?他证明的几个东西太重要了。
说萨缪尔逊在经济学上的贡献比凯恩斯还大,估计连萨本人都不会同意吧。如果你对此说有疑问,你可以问他本人。
纳什均衡:在其它人都说实话的前提下,必然存在一个纳什均衡。此时若有一个人说谎,单独偏离此均衡,必然对他不利。但若很多人说谎,某个说谎者可能得到更多利益。所以,纳什均衡取决于社会环境,同时也论证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但依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复杂劳动可以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这仅仅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据此,每个人都尽可能把自己的劳动说成是复杂劳动,说自己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其结果,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蔚然成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21:00:41编辑过]
他们能来念什么“经”呢?我看无非是说怎样节约资本和筹资资本。他们要是能解决人类的就业和贫穷的问题就算他们真能了。可以说,他们的理论也没有跳出把资本从生产资料的价格和价值中说明出来。所以,他们的那套方略是完全可以否定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那套理论是可以指出解决不了的人类社会问题的;或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指出他们的方法或者理论是不全面的。
作为中国的经济学人是要有自己的理论来认识社会观点的。我们现在就有那么一部分人靠“名人”来想着点子赚自己同胞们的钱。这是败类行径,是汉奸行为。既然我们的国策都不能和他们随同,难道我们的理论还要和“世界接轨”么。我们可以很有知识底蕴的说出:让他们拿出任何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如果我们指不出他们的错误地方,就算他们有真本领。
邱兆祥 文
像其他科学领域一样,由西方人在最近一两百年间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学,虽然对我国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价值,但是,经济学研究有其特殊性,它既是学术理论,又与一定的国情和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经济学来指导和诠释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需要既具有普遍科学意义又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学说。 要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国内每年出版的经济学论著可谓不少,然而,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因而难以受到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至今既没有形成能自成体系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流派,也没有出现能够引导国际经济学思潮和发展方向的大师级人物。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前无古人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学者面临的诸如宏观调控、国企改革、环境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三农”等诸多问题,都是世界级的难点、热点问题,出色地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对人类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最有资格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当然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当越来越多的国外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中国时,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当仁不让地走在最前面。
光是对话有什么用?对话以后就可以让中国本土立刻培养出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吗?
中国学术界的悲哀,整个中国的悲哀
我们知道了人类社会最关键的是人们的社会物资交换方式是决定社会性质根本,决不是人们斗争的对象决定社会性质的根本。通过我们从物资的交换方式的理解探究,才使我们真正找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依据。所以,我们如何解决人们的物资交换方式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因此,我们终于明白了人们的社会斗争是因为物资的交换矛盾产生的,而不是人的本质性质决定了社会斗争存在。所以,人类物资社会的变化也就经过了四个过程:野蛮的争抢时代.首领霸道时代.资本规则时代和自然规律的时代。这些变化过程都与物资的交换变化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我们对前人的理论的疑问和对事物的从新思考与探究,我们找到了我们今天社会革命的对象是资本,而且,资本就是建立在物资至上的国家各种税收和人们生产资料中的货币价格和价值。对于资本所要进行的大革命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行为。所以,推动按生产的自身规律办事理论来否定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理论是我们当今理论争议的交点。因此,我说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正处在一个新旧人类社会的交替时期。如何向资本革命呢?
就让那些拿诺贝尔奖的人看看没有拿诺贝尔奖的人的思想理念吧!
邱兆祥 文
像其他科学领域一样,由西方人在最近一两百年间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学,虽然对我国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价值,但是,经济学研究有其特殊性,它既是学术理论,又与一定的国情和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经济学来指导和诠释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需要既具有普遍科学意义又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学说。 要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国内每年出版的经济学论著可谓不少,然而,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因而难以受到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至今既没有形成能自成体系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流派,也没有出现能够引导国际经济学思潮和发展方向的大师级人物。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前无古人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学者面临的诸如宏观调控、国企改革、环境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三农”等诸多问题,都是世界级的难点、热点问题,出色地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对人类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最有资格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当然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当越来越多的国外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中国时,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当仁不让地走在最前面。
最有资格“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并不一定就是中国人,虽然中国人处于“局内”从而能更有条件“切身体验”,但由于没有大师级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式,所以也不一定能够产生大师级的结果。
我想这是马克思主张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矛盾是马克思想说明生产过剩危机的一个观点,但我对它却没有太多的认同感。社会化生产是必然的不可回避的,因此问题只剩下“资本是否少数人占有”的问题。如果“个人所有制”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话,公有制却有可能导致生产短缺的危机。而对于人类经济活动来说,短缺的危害比“过剩”的危害更大。
我想这是马克思主张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矛盾是马克思想说明生产过剩危机的一个观点,但我对它却没有太多的认同感。社会化生产是必然的不可回避的,因此问题只剩下“资本是否少数人占有”的问题。如果“个人所有制”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话,公有制却有可能导致生产短缺的危机。而对于人类经济活动来说,短缺的危害比“过剩”的危害更大。
黄兄
您好!您能够说出三种经济体制的关系吗?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自然经济。什么叫公有制,我太不明白啊!
诺奖获得者本身没有错,他们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诚实地做着经济学研究,在学术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问题是,我们自己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们,谦虚向他们学习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而不是拿他们来骗国人。特别是一些国家干部和国企领导人,为了占点诺奖“洋气”,花着老百姓的钱。
当然,中国人一定要改的是那点洋奴性。
黄兄
您好!您能够说出三种经济体制的关系吗?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自然经济。什么叫公有制,我太不明白啊!
什么叫公有制?我也不明白。在我看来公有制并非经济的合适形态,而是一种非经济形态。
据我所知,十二位经济学家回答你的问题,三十万那是太便宜了!菲利普.科特勒一次的咨询也差不多这个价了,尽管他们的这个只是对话,但这决不算贵!你不要把我们看的三十万和企业家眼中的比。至于什么硕士学历之类的,我也全都听了,我觉得那是避免宝贵门票的浪费,因为硕士之下水平的能听懂三成那算很不错的了。
别人数十年辛勤劳动的结晶换点钱怎么了?这是正常劳动所得。认可这些经济学家,就是认可知识产权,就是认可不懈的努力,其本身并不在于获诺贝尔奖,在于一个人对于知识的信仰。
什么叫公有制?我也不明白。在我看来公有制并非经济的合适形态,而是一种非经济形态。
你以前有一篇文章《人类竞争史》,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能够前后不一呢?太马虎(请求不要生气)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际形势并不是特别的好。“中国威胁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以及最近的中、美、欧关于纺织品贸易争端等等问题的呈现不是个别的、突然的事件,而是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请来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来的一个目的是进行学术交流,因为只有彼此相互交流,双方的理解障碍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另一个方面通过那些大师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理想的国际环境。也许我们觉得这个钱花得有点不值,但是这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后来者,不得不承担的一笔昂贵的学费。 如果说悲哀的话,那么我们应该韬光养晦、卧薪尝胆。
今天我们觉得象这样的事情有点不耻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想想我们怎么样做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无伤痛痒的讽刺。从某个方面来讲,这样做也是一种在目前国际环境约束下的一种次优的选择。
你以前有一篇文章《人类竞争史》,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能够前后不一呢?太马虎(请求不要生气)
你看得还仔细。我的那篇文章所认为的建立公有制的条件,在目前情况下并不具备。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际形势并不是特别的好。“中国威胁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以及最近的中、美、欧关于纺织品贸易争端等等问题的呈现不是个别的、突然的事件,而是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请来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来的一个目的是进行学术交流,因为只有彼此相互交流,双方的理解障碍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另一个方面通过那些大师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理想的国际环境。也许我们觉得这个钱花得有点不值,但是这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后来者,不得不承担的一笔昂贵的学费。 如果说悲哀的话,那么我们应该韬光养晦、卧薪尝胆。
今天我们觉得象这样的事情有点不耻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想想我们怎么样做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无伤痛痒的讽刺。从某个方面来讲,这样做也是一种在目前国际环境约束下的一种次优的选择。
如果这笔钱由个人出,那么,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及个人所承受的代价,不说在中国,就算在美国、欧洲,也不会有什么人去听他们的。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在书本上找到他们的讲话的代替品,而获得这种替代品的花费与听他们讲话所需要的花费相比,简直是免费。
经济学就是讲价格,及价格下的获得,美国人同样对价格敏感,否则他们就不会抵命要求人民币升值了。
因此,这些钱如果需要出,到底由谁承担?是听者个人承担?还是政府部门承担?
如果这笔钱由个人出,那么,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及个人所承受的代价,不说在中国,就算在美国、欧洲,也不会有什么人去听他们的。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在书本上找到他们的讲话的代替品,而获得这种替代品的花费与听他们讲话所需要的花费相比,简直是免费。
经济学就是讲价格,及价格下的获得,美国人同样对价格敏感,否则他们就不会抵命要求人民币升值了。
因此,这些钱如果需要出,到底由谁承担?是听者个人承担?还是政府部门承担?
为什么要请真人而不是其替代品要从我国政府的目的和效用看,真人比替代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优势:1、真人比学术替代品在影响方面作用大,见效快。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所面临的情况非常重要。2、对学术替代品的引用和运用极有可能受人以话柄,说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断章取义为自己辩护,这样效果可能是引起更大的争议,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出来讲讲,省事。3、花大笔的金钱,请那些大师们的行动可以给其他国家明确的暗示,我中国政府在某些事情上的态度。因为这些开销是一种沉没成本,足够太的成本,可以说明行为者的态度问题。
对于实际情况而言,从政府效用的角度看,是否是浪费?是否值得?不能简单地只比较成本,还要看结果。省钱办大事值得提倡,但是省钱是以事情能够办成为前提。对价格的比较应该建立在效用相同或相差不大的基础上
至于这些费用由谁承担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听者无疑是直接受益者,那么他们就没有什么理由不交费。这次会议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本身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举办者和与会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厚非。至于价格的是否过高的问题,在于听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的高低。参加会议的权力作为一种稀缺的产品,它完全能被定价,被出售。参与者作为消费者应该承担费用。只要产品在售卖的过程中公平、公正,价格的水平就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的水平,尽管这个时候卖者处于垄断地位。
至于价格由个人或者政府承担的问题,我觉得有一点需要说明。由政府承担的费用来自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大部分又来自于纳税人交纳的税收。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负担就是全部纳税人负担。如果参与会议作为一种私人产品,由全体纳税人承担其费用,我想问问这样做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
需要声明的一点,我觉得这次会议作为一个政府活动,不应该以赢利为目的(尽管条件可能允许他赢利)。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