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在公司也是行管人员,很多朋友都是从决策层来谈的,那我就从基层的一些情况说几点,不足的请见谅.</p><p>1.提拔一个精通财务的财务经理作为副总,那样他会帮老总砍掉一部分成本,他懂得开源节流,从材料采购到最后的售后服务,他会出于职业性的看待这一系列过程中的资金动向.象我们在企业中的人就知道,一个企业的财务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有形和无形的支出.就简单的出差,员工也能捞到不少钱的.一般企业的副总都是销售出身,他只是一位的强调销量,但是他不知道销量后面的成本陷阱有多大,而且他也是重复老总的一些话,销量的问题老总肯定是一天到晚的强调的,没有必要让他再重复一遍.</p><p>2.聘请职业经理人,象一个有利润的企业,这点费用是给得起的.主要牵涉到老总原不愿意放手和一个信任问题.如果聘请了,相对他来说,所有的人没有家族的人和雇佣的人之分,都一样,可以决定用谁不用谁,哪怕我花钱养着那些对公司还是有点作用的家族成员,但不把他们放到咽喉岗位上.他可以按照老总宏观的方向走,在微观上具体执行,况且职业经理人没有两把刷子,人家也不会轻易接受你的企业,那是要坏名声的,所以他在改革的路上什么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使用.我只负责把效益最大化,即使有什么问题,老总也会罩着点的,谁会去批评财神爷呢??</p><p>3.严格考勤.中国所有的企业都一样.谁都想接送孩子上学,去买个菜什么的.我在海尔干过,里面也是这样的.但是具体怎么执行,要看各个企业的了.比如公司可以统计员工不遵守考勤制度是为什么?干什么去了?可以弄个调查表,统计一下.如果象我说的,大家都是双职工家庭,买菜阿什么的不方便,那公司可以联系菜场什么的,送一部分菜到厂区固定的地点销售一小时,或者安排后勤的人想点办法解决一下.这样既显得人性,又可以不让员工为难,安分的呆在工作岗位上.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欠缺在所难免.</p><p>4.薪金的支付.很多公司都是这么认为,你用我的平台,你才赚到钱的,如果没有我,你狗屁都没有,这是个大众心态.但这爷是致命的.公司和员工约定的规则,员工为了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拼了老命,到最后却是公司的冷冷的回复"最近原料阿什么的价格大涨,公司没有赚到什么钱,你就体谅一下,拿个65%吧.下次补给你吧!",所以员工的热情哪里来呢.这是我的切身体会.我们公司的一个部门是单独核算,和业务员签订的薪金合同,他们的部门经理为了遵守合同,连续两年借钱支付业务员薪金.现在他的业务员没有一个不拼命的,他们说跟这样的经理"值".他们的部门利润是一年比一年好.这个很能说明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