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85 11
2013-06-14
  今天有幸聆听复旦大学韦森教授关于货币周期理论的讲座,对通货膨胀有了一点新的认识,现与大家分享:
  韦森教授指出:
  1,现代经济中,通胀与货币超发已经不存在因果关系,并援引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进行佐证。比如中国近十年的M0,M1,M2以及通胀率的相关数据以及相关走势图,美国的三轮QE过后通胀率仍然在2%以下,日本的量化宽松虽有待后续考证,但目前来看其通过超发货币试图提高通胀的效果甚微。其主要结论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在当今时代已经失效。货币超发不是通货膨胀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2,货币发行量不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而是取决于贷款,并援引中国近十年来新增贷款量与货币发行量的相关数据及走势图,二者走势图近乎吻合。此外,韦森教授还提到,并非货币超发导致通胀,而是通胀引起了货币量的增加,也就是货币具有内生性。
个人觉得,韦教授的观点还是很有启发,让人的思维回归到最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之一: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只是货币超发那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14 19:42:33
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追问:
(1)贷款决定货币发行的说法表明的是因果关系,而韦所给出两者间模拟只是相关并不能说明因果。有进一步介绍么?另外在央行存在主动进行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发行也是影响贷款的一个因素,这又怎么解释呢?
(2)通胀原因到底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4 20:35:46
蚂蚱骨 发表于 2013-6-14 19:42
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追问:
(1)贷款决定货币发行的说法表明的是因果关系,而韦所给出两者间模拟只是相关并不 ...
韦的讲座比较简短,我听完讲座之后也有很多迷惑。我记得当时他解释贷款量决定货币发行量的时候板书了一个例子(没听明白),但大致的意思还是贷款决定了货币的发行量。
这里我引用韦教授11年的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
    从“银行贷款创造存款”来解释广义货币迅速膨胀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和央行发布的月度数据,并根据Wind的资料库的数据,我们现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来,自2008年12月底到2010年12月底,中国的基础货币从12.9万亿增加到18.5万亿,净增了5.6万亿(其中2009年只增加1.8万亿,2010年则快速增长了3.8万亿)。同一期间,MO净增了1.04万亿,M1增加了10.05万亿(尤其要注意Ml中主要是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净增了9万亿以上),M2则净增了25.06万亿。从上述数字中,我们现在可以大致判断,这两年广义货币增加和基础货币增加之间的差额19.5万亿元,应该是在ZF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促动下各商业银行信贷急遽膨胀而“内生出来”的结果。

  各级和各地ZF拼命扩大铁、公、地(铁)等基建项目投资,铁路和其他国有企业也趁机大举借贷,导致各商业银行几乎无任何节制地向国有部门和地方ZF融资平台增放贷款,这是近两年中国经济体内广义货币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央行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的银行信贷规模净增了9.59万亿,同比增长了32.99%;2010年全年又新增贷款7.95万亿元。结果,即使按照央行公布的数字,两年全国银行信贷规模就总共增加了17.54万亿,比上面我们计算出的19.5万亿“内生货币”数字只差不到2万亿元。从这一视角我近来一直推测,这两年全国的信贷规模可能比央行报出的17.54万亿还要高。从这一事实中,我们也可以确知,银行贷款的急剧膨胀,才是中国近两年的Ml和M2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认清了是“贷款创造了存款”这一点,也就会对目前中国经济体内积存下来的近73万亿的广义货币存量有新的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看来既“虚幻”但确实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数字镜像”。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因为它是由亿万居民家庭和个人以及企业、公司和单位的存款所构成的;说它是个虚幻的“数字镜像”,因为各银行可用的“储蓄钱”的很大部分已经贷了出去(到2010年年底,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经高达47.92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更是高达50.92万亿元)。再加上被央行法定准备金冻结的近14万多亿元和4.46万亿流通中的MO,我们就可以知道目前各银行的平衡账户中究竟还剩“几个子儿”可用了。正是因为这一点,不久前央行再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均纷纷告急√惊叫缺乏资金,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随之迅速飙升,单周和双周拆借率均攀高到6%以上,各银行又都在用各种能用的手段拼命拉存款,可见是到了燃眉之急的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当今中国,最可怕的可能还不是经济体内钱太多,而是只要央行一收紧流动性,银行部门、证券市场和实体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就缺钱。这一实一虚,一钱多一钱缺,就给ZF决策层尤其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出了道真正的难题:就73万亿广义货币数量之“实”来说,中国经济体内看来确实“钱多”,因而不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可能物价上涨的势头就很难抑制得住;就银行平衡账户中这73万亿广义货币之“虚”来看,因为“储蓄”大都被贷了出去(超额准备金在2010年1月就接近0了),各银行又都特“缺钱”,故而央行一提高法定准备金,各银行就纷纷告急,一些在建项目自然会“缺血断氧”。这一实一虚,一钱多一钱缺,就决定了决策层和央行只能在货币政策上走钢丝。弄不好,就是通货膨胀上去了,但经济增速却下滑了。这种最坏的结果,就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时尚术语——“滞涨”。”
  最后,关于通胀的原因韦没有给出具体解释,个人认为,通胀的原因有很多,而通胀本身也有很多种类,因此不能对其原因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来看,我觉得国内的通胀主要由ZF扩大投资所推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5 11:00:54
感谢楼主进一步详尽材料的补充,非常有意义!
在网上搜了一下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data/48497.html ), 初步想法如下:
1. 韦先生实际提出的是一种设想,确实没有进一步论证。抛开细节问题,我觉得他的观点是在于国内经济增长实际来源分析,以及在现行背景下经济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若真像其所说,每轮刺激方案80%以上流向国有部门或地方主导项目中,在其国资背景下,信贷迅猛增长,信贷规模迅速膨胀确实能够以超过经济实体实际需求货币的速度增长,进而为弥补空缺,货币发行将成为被动手段。其中简单的逻辑思路是:经济不景气--投资计划(实际是扩大信贷)--刺激进一步信贷--拉动货币发行
2. 进一步的思考,多余的钱去了哪里。对于扩大投资的一般思考顺序是: ZF给你信度,你贷出来钱,买材料,买装备,修房修厂修地球,钱就流到供应商那边。工人工资没什么变化,多收的钱转为利润部分有限,在资产国有条件下,最后还是流回了ZF。钱转了一圈,房子厂子基建都有了,但成本在哪里?ZF给的信贷,房子厂子基建不如所愿(‘产品’低销售,工程豆腐渣,运营亏损等原因)。但实际上,这个不如所愿是常态,在不景气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放在建设上,需求变动并不是很大,就很难能达成刺激经济的初衷。现在的问题是,各级ZF都在向这个‘不如所愿’背书,毕竟所经营的对象还是自己手头的资产,特别是土地,只要房子厂子盖起来,钱就收回来了,而这个信贷风险则交由开发商以及市场去吸收消化,说到底,好像是ZF带着一拨人造些东西卖给另外一拨人。这在商品较为匮乏,或者需求待升级阶段会有明显作用,而现在国内居民需求确实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在现有收入水平下一味刺激需求就有些抢骗的嫌疑了。何况ZF带的那拨人造的更多是有底线没上限的房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5 11:10:11
附上一句:我的观点是说现有经济体制下,刺激方案对扩内需的效应小,多数还是以国有资产为跳板用以贴现未来市场需求,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同时这个贴现风险流动到市场上后,消费者又得默默买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6 13:52:59
蚂蚱骨 发表于 2013-6-15 11:00
感谢楼主进一步详尽材料的补充,非常有意义!
在网上搜了一下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data/48497.h ...
分析得非常深刻,ZF这双有形的手做的事情太多,而且都还做的很糟糕,接下来就看习李如何去改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