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378 0
2013-06-19
发表时间:2010/10/29  李建华   来源:e-works

    一、前言
     2010年,是长庆油田公司实现5000万吨既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采油一厂实现313.5万吨原油生产任务和持续稳产的重要一年。全面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既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的发展战略部署,不断增强企业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提升采油一厂基层执行力和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质量监督程序,突出质量监督重点,形成质量监督运行新机制;强化管理,健全标准、强化执行,强化督导,实现“工作提速、服务提质、管理规范”的基础管理工作的长效发展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建设“绿色油田、数字油田、示范油田”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二、围绕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认真遵循“诚实守信  奉献精品  创造和谐  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和紧密围绕“无重、特大事故”的质量目标。积极推行“分级监督、分工协作;整合力量、全员互动;精细考评、责任追究;创新理念、注重实效”的质量监督运行新机制,进一步理顺和规范质量监督程序,突出质量管理和监督重点,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实现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连续两年被评为油田公司质量先进单位。
     做法1:制定目标,完善体系,确保管理水平提升
     质量标准化计量的各项目标指标如下:
     ---工程质量监督到位率80%,重点工程管道焊缝无损抽检率100%;
     ---维护作业井督查到位率99.0%,维护作业工程质量合格率98.0%,措施井施工参数设计符合率98.0%,措施井重点工序监督到位率100.0%;
     ---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完成率100%;
     ---外输原油含水率≤0.5%,原油计量系统误差≤1.2%;
     ---计量器具配备率100%,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100%;
     ---在用计量器具周检率95%,检测率98%,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新标准配备率95%,标准覆盖率96%,标准制修订计划完成率>90%;
     杜绝重大质量责任事故;杜绝重大计量责任事故;杜绝无标产品入厂。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考评体系、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完善计量检测和量值溯源体系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网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提升,确保产品质量抽检综合合格率提升,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率提升,确保维护作业和措施质量提升,确保计量管理水平提升。
    做法2:持续推行《质量公报》制度,形成良性监督新机制
     在采油一厂网站发布《质量公报》,对监督发现的质量问题和查处结果进行及时通报,对监督动态及时反映,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促进监督的公开、公正、及时、准确,进一步提高监督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发布《质量公报》60期,质量监督实施质量督查单——质量问题处理单——质量问题整改结果回执单的“三单”制度,使质量问题的处理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持续推行不良信誉记录制度,实行“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形成厂监督小组——专业监督部门(外雇监督、监理公司)——基层监督员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三级监督运行网络体系。
    做法3:理顺油维工程监督程序,强化质量监督的过程控制
     继续加强各级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制度,充实监督力量,狠抓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确保现场监督到位率;从工程建设源头狠抓质量监督,加强重要、关键、隐蔽工序的监督,严把施工质量关,从工序质量入手,加大事前质量控制措施,促进施工单位的现场质量管理;推行由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监理、检测机构加强重点项目的监理、检测,加强对重点油维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力度,加大对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责任方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一不验收,四不签字”的原则,把好工程竣工验收质量关。
    做法4:健全井下作业监督体系,加大现场质量督查力度
     规范作业区、监督公司、监督人员以及各类作业队伍施工量化考核机制,完善监督网络;及时掌握作业动态,督促作业队伍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杜绝偷减工序,偷工减料及违章指挥的现象发生;对现场井控、防护器材的使用,保养,校验严格要求,做到专人保养,按期校验,对不按要求进行使用、维护保养的作业队伍坚决予以停工,做到安全与质量并举;对措施井重点工序作业跟踪作业动态,重点监督;深入开展井下作业质量安全问题消项整改活动,促进现场作业提高井控安全意识。持续开展井下作业监督员培训工作,完善沟通渠道,与基层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开展井下作业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井下作业质量安全标准。
     做法5: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入厂产品质量
     继续实行入厂产品质量抽检制度,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检,跟踪监督产品质量问题处理结果,使处理意见切实落实到位。截至目前我厂抽检入厂产品18批次,质量合格。配合油田公司抽检入厂产品12批次。配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公司抽检入厂产品2批次。

    做法6: 加强计量基础管理工作,强化原油交接计量的监控
     理顺计量管理关系,明确计量管理程序和职责,加强计量器具的配备,完善计量标准的配备,保证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出具数据准确可靠;加强强检计量器具的配备,保证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做好计量标准的申请考核授权工作,按周期进行检定、确认,保证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加强计量人员的管理,保证管理人员、计量操作人员相对稳定,持证上岗,以提高计量人员整体水平。继续实行“月、季”计量监督检查与重点问题检查相结合,不断加强计量数据监督力度,完善各交接站点在线计量系统,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原油交接计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做法7:强化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完善标准化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以标准化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采油厂标准化体系,使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协调统一;积极做好标准制修订和项目研究工作,完善标准数据库建设工作,及时更新、增加新版本标准,满足各专业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查询、打印等,使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更好的为生产和科研服务,加大标准配备、宣贯、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做法8: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高计量化验室考核比对能力
     按照《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继续实行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标识管理,组织开展专项计量检查,强化对主要耗能设备、外贸交接计量口、安全环保、企业最高计量标准的监督,修改体系文件中与管理不符合的内容,做好测量管理体系的年审工作,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建立计量检测体系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升化验室的水平,减少计量纠纷,保证原油交接平稳运行。
     做法9: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效显著
     开展2009年度QC小组成果评审,发布2009年度优秀QC成果表彰文件。2009年,全厂共注册QC小组77个,确立小组活动课题119项,申报QC成果101项。经2009年度QC成果评审评审,18项成果获得“第一采油厂2009年度优秀QC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
     注册登记2010年度QC课题及小组。2010年我厂共注册登记QC小组121个,确立小组活动课题121项。推荐厂6项优秀QC成果参加油田公司2009年度QC成果发布会以及陕西省第三十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获2009年度长庆油田公司优秀QC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加强质量计量基础,提高发展质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就是要全面建立、健全基层质量、标准化、计量管理体系,做到管理科学、规范运行;全面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我厂基础管理水平,确保油田持续健康发展。
     1、完善质量指标考评体系,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公司“不发生重特大质量、计量责任事故”的总体目标,修订完善厂《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质量事故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业绩考核办法,完善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根据油田公司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按照GB/19001-2008标准,建立符合我厂质量管理工作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
     2、梳理工程监理、工程技术服务监督机构的工作程序和监督规范
     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和工程技术服务监督的质量年报制度,建立油田公司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物资采购质量等信息系统的共享。
     3、建立“三低”标准技术体系,完善量值溯源体系
     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长度、力、热、电等专业的量值溯源体系基本完善,原油、天然气流量计量标准装置稳定运行,满足数字化油气田生产经营需要。重点计量器具配备基本满足要求,管理规范。贸易交接、能源计量类器具配备基本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实行ABC分类管理,强检计量器具计划完成率100%。量值溯源体系顺畅健全,各类检定校准设施齐全,满足数字化油气田生产经营需要。
    4、计量检测数据管理规范,实现各种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随着数字化管理的深入推进和扩展,要对新建作业区、站点等按照数字化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实现各种计量数据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
     5、加强人员培训,加大资源投入,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
     要加大基础管理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用于质量隐患治理、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检验设备更新、质量技术攻关、质量业绩考核体系研究、重点标准研究、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等工作。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对决策层实施质量战略培训,对管理层开展质量专业技术培训,对操作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推行岗位人员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格计量管理、计量主考员等人员的分级管理。
    6、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工作,争取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油田公司明确要求二级单位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油田公司已发布《质量手册》,我厂准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工作,争取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结束语
     实施质量计量基础管理,提升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是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要按照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更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工作,务求工作实效,着力解决制约基础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实现质量提升成效明显、计量检测科学准确、标准体系先进接轨、业务流程规范优化、规章制度完整有效,形成基础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我厂建设“绿色油田、数字油田、示范油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