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发表于 2013-7-6 22:02 
首先,资源如何使用与信息对称度不具有必然关系,信息对称度与如何使用有必然联系是有条件的,而你恰恰遗 ...
我想了很久,检查了你以前的回帖,发现你是比较好动脑子的人。但你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天资禀赋恐怕真的很差,不妨去学点别的,说不定很有成就。
当然,既然你不愿意放弃,我也不会看不起你。这里回复一下,虽然有点晚了,但我实在不是那种喜欢给别人打基础的人。
首先,你的算式就排错了。
“单位商品的实际价格=[(时间×劳动力数量)/供给量]×(需求量/供给量)”
这里,供给量上下约掉,你的算式就是一定量劳动力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决定单位商品的实际价格。
记得每次发明算术表达式都用文字再表述一遍自己发明的公式。看看用语言文字如何表达你的算式的意思。
你的这个本质上就是时间·劳动力数量·需求量=单位商品实际价格的算式,啥也不是,既不是劳动价值论,也不是供求决定价格论。也许你就是认为需求决定一切价格。甚至你没有考虑在私有制条件下,有效需求和一般生理需求的差别问题。换句话说,你连坎蒂隆的时代都没有跨越。
其次,你的帖子更是一种营销术而不是政治经济学。
当然,营销术于是政治经济学的四级或者五级子学科,但子学科的手法服从父学科的一般原理而不是基本原理反过来服从子学科的手法或者技巧。
永远记住,政治经济学中,价格涨落完全不决定财富增减。因为要打仗,而且适逢冬季打仗,又在多水的地方打仗,再加上准备时候没有考虑到要冻裂皮肤,于是投机成功。这种情况永远不需要货币出面,只要机会看对,任何个人都可以捞一票。但是这个捞一票还取决于少数人看到投机机会并行动,且行动的人数越少,单位个人获利越大。
你完全没有明白:1)个人掌握的货币量增减不决定社会财富的多寡变动。2)价
格上涨不是普遍富裕的标志恰恰一切财富价
值的低落才是社会普遍富庶的标志。3)特殊产品因为特殊的需求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价格的上涨必然因为这种特别条件的消失而下跌,于是要令价格上涨的关键在于创造这种诸多条件恰好凑在一起的需求(在你的例子中甚至不包含控制供给量来加剧这种价格的上涨)。如果我把你的必要条件抽掉——那场仗没有打——那么无论天冷还是水多,他都不可能获得吴王如此的封赏。所以你忘记了,我们要研究的似乎是如何盼望甚至是如何制造战争而不是价值的来源问题。
实际上,价格决定的因素很多,而且这种决定因素在我国被普遍创造:
修自行车的在路上撒碎玻璃。
秋季囤积大蒜。
房产商煽动和诱惑别人结婚。(你以为它们是喜搭鹊桥吗?)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然后我们来看所谓的用对使用价值。
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会令总效用更大。但这不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经济学。
前一阵这个论坛里有人用小孩交换玩具做例子来说明不是劳动创造价值而是交换创造价值。
我丝毫不否认交换使得效用增加了。因为不同小孩交换玩耍不同的玩具的确使得各方都能获得更大的满足。但是举这种例子的人完全没有能力看到财富总量没有办法通过交换增加。甚至完全扼杀和抑制了创造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为这种交换只能导致每一个孩子都企图控制全部的玩具,因为这种交换很快就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发现,要令自己随时随地都能立即得到满足而不必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还不得不等待别人的交换需求发生,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自己控制全部玩具。
自己控制全部玩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己取得高出别人的地位:当别人需要的时候,自己作为施舍和赏赐者的面目出现。这当中没有财富或者价值的创造,一毛也没有。
你没有看到用对使用价值只是取得基本需求的满足,但要获取超额利润形式——一如在你的例子当中——那么就必须有额外的或特殊的需求。但是凭你那个连坎蒂隆都没有超越的脑袋如何能想通:那个超额需求方必须及如何来提供这种交换的对象使得用对使用价值的人能取得这个超额利润形式呢?换句话说,吴王除非提供那一大笔赏赐,否则防冻膏不能取得那个超额利润形式。你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追问:
防冻膏的交换对象如果是一般渔夫,请问如何取得这个超额利润形式?
如果说防冻膏要取得超额利润的条件在于找对对象(即:这个对象非常富有),那么就意味着对象自身必须是能通过使用价值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来获取超额利润或巨量财富的人。于是我们必须假定,必须有一些人懂得在特殊的条件下转移使用价值用在特殊条件下,而另一些人不行,否则大家都把一个特定的使用价值转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那么这个所谓的特殊条件的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什么特殊了。于是谁都不可能取得那个超额利润形式。
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你所谓的财富增加其实取决于一种东西的使用价值部分地用在特殊条件特殊场合下,而绝大多数这种东西的使用价值还是用在一般时候或者一般场合下,于是那个使用在特殊条件下跌额人取得超额利润形式。也就是说,这个特殊使用以大多数的普通使用为前提。
这里你还在两个方面退步了:一方面,你没有看到,提供特殊使用的一方进行的交换必须以交换对方能够提供超额利润或者说能够提供超出一般等价形式的交换物来交换。否则无论如何特殊,这种超额利润形式也是不可能出现的。另一方面,你没有看到交换对方提供的巨量必须是绝非单纯的使用价值的堆积——在你的例子中,吴王为什么没有给十万支上等的毛笔作为赏赐呢?——而是可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式或者容易被交换对方接受的价值形式(通俗地说,就是不因为交换时提供的数量或者别的因素而快速贬值)。
在这两方面中,你不可能看到,前者是纯粹因为所有权的出现,导致了财富以积聚形式被控制,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超额利润形式,后者是因为只有分工的出现所导致的不同价值形式的出现使得交换其实不是以使用价值而是以独立的交换价值的形式单独出现。(在你的例子中,吴王不给五花八门的赏赐而是给同样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也是可以的,也不妨碍超额利润形式的实现)换句话说,超额利润形式的必要前提恰恰不是使用价值自身,而是用处(有用性)的不同。
所有这一切,你都没有看到,你眼中只有个别的特例,并且错误地以为个别特例可以推及到一般,成为普遍原理。这也是庸俗经济学的典型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