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块您好!
个人的一点看法如下,欢迎批评指正:
学习数学和经济史关系大吗?——理论、历史和统计三者缺一不可,统计在经济史研究中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量史学的兴起也证明了这一点(姑且不对这门学科做评价)。当然,统计不等于数学,但是数学学习是统计的前提。数学在经济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经济学理论产生肯定会与数学不无关系,如果不懂数学看都看不懂,如何研究?先前读过一些学者对经济史学的评价是:这门学科将来会产生多大的作用,还取决与研究者是否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模型——这个说法也从另一个方面道出了数学的重要性。
为什么研究经济史的大多是历史学的? 而经济史专业的反而很少有成绩?——众所周知,经济史学是交叉学科,其性质决定了研究队伍成员来源的广泛性,从事这项工作的研究也需要足够的定力。在这样的前提下,请您思考:原本学经济学的学者与学史学的学者相比,那类学者更能坐的住?当今社会诱惑很多,但学术上谁坐的住谁就出成果!
都看数学,哪有时间看历史?研究生为何还是要学数学?——数学的作用见上。相比与学史学的同学,学经济学的我们的史学修养如何自己也清楚,“贫史症”一般是常见的。史学功底需要长期积累,不是朝夕之功可成。同样,数学的欠缺势必会给从其他门类转来的研究者造成一定的限制,这个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会更加凸显。
还是以后去读历史系好了再专门研究经济史,这样可以和数学隔离。——我个人觉得如果以后想从事研究,本科阶段应该学历史专业(我也有点后悔不迭,不过还好,那时我一直选修、旁听史学系和中文系的课程)。有三门课程很重要:数学、外语、古文献功底——这三门我自己学的都不好,都在加强。
还有一点要说明:我不赞同经济史属于经济学还是历史学的争议,这个争议没有意义。还是吴先生说的好:先做“专家”,再做“博士”。
另:
胡寄窗先生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这本书不知“楼主”读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找来读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