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中共十七大10月15日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人们对十七大的关注,聚焦在我党如何回应当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议题,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和现实推力,如何凝聚党内外共识,如何整合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推力,协调张力和化解阻力。
这也是人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表大会一贯的期待。事实上,从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每次都解决了当时的最重大问题。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时向全世界宣布,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强调全面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1997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为了表明中国将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进,十五大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到了十六大,改革继续深化,新社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如今,改革开放走过了将近三十个年头,开放的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过去的五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回顾过去近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综观十七大报告,贯穿始终的主线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这深刻有力地回应了改革进入到关键时刻的关键议题: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协调多元社会利益。具体的表述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前者的实现有赖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执政方式的改革;后者的实现则要以民主政治为推进器。
十七大的思想路线的实现,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几代领导集体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执政目标: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停顿与倒退没有出路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执政纲领,相对于原来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执政纲领,是一次十分重大的转变。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借助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