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济利润是经济学家所持的利润概念。虽然经济学家的利润也是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差额,但是经济学家对利润有严格的定义对会计师而言:利润=总收入一总成本,然而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一结果高估了利润原因在于:经济收入不同于会计收入,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一 、经 济 收入不同于会计收入
经济 收 入 是指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这里的收入是按财产法训1的。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一期初财产。例 :某 企 业年初资产10万元,年末升值为12万元,本年营业收入5万元,则经济收入为7万元,而会计师认为总收入为5万元,2万元资产升值不算收入。理由是:它没有通过销售实现,缺乏客观的收入证据。所以很多企业利用会计的这一缺点,通过虚假交易可以改变收入的做法.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 经 济 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
经济 成 本 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我们把企业向那些为其提供资源的非企业所有者所作的货币支付称为显性成本,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的成本称为隐性成本。无论是外部资源(如:债务资本)iI是自有资源(如:股东资本)都是有成本的,股东投入资本所要的回报不亚于债权人的利息和雇员的工资要求。对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是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用在其他最好用途上能获得的利润。会计吵币不确认隐性成本,不列入利润表的减项。理由是:没有客观的办法计算隐性成本,会计师不愿意做没有根据的估计。
举例 :
王某 是 某 公司销售部经理,年薪8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5万元。现决定开一百货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超市营业用房,原店面房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一年后,账目如下:
总收 入 : 25万元
成 本 : 6万元
雇 员工 资 : 3万元
水 电杂 费 : 1万元
总( 显 性 )成本:10万元
会计 利 润 : 15万元
但是 这 一 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 15万元
放弃的薪金收入:8万元
放弃的利息收入:。.5万元
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
总隐性成本: 11.5万元
经济利润: 3.5万元
三 、经 济 利润不同于会计利润以上 分 析 ,很显然,经济学家和会计师有的“利润”概念意义不同,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一隐性成本=总收入一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如果 企 业 的总收入超过了全部的经济成本,剩余部分归企业所有,这一剩余被称为经济利润即纯利。笔者 认 为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差异还应考虑:会计计量基础的不一致,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计算经济利润则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现金流量法)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现代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经济利润法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理财思想,它的诱人之处在于:以经济利润为企业目标.它既可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到企业上下,又与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收益目标相一致,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