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国
水泥市场价格环比上周走高,幅度0.54%。价格出现上涨区域主要有浙江、福建、江西和贵州等部分地区,不同地区价格上调10-40元/吨不等,其中贵阳市场上调幅度最大为40元/吨,本周价格无明显下跌区域。 华北地区价格保持平稳。本周京津冀地区受降雨影响下游需求略有减少,成交价格大体仍以平稳为主。北京市场主导企业针对个别大客户价格小幅下调10元/吨,近日北京混凝企业联合欲将混凝土价格大幅上调40元/吨,若能执行,后期北京水泥价格将会较为稳定。天津地区市场成交仍显清淡,一方面是由于雨水天气影响;另一方面下游资金紧张,部分工程项目出现阶段性停工。
华东地区价格继续走高。浙江、江西和福建等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出现上调,幅度10-20元/吨。8月1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水泥价格在主导企业领涨下出现上调,杭州、嘉兴和湖州一带上调20元/吨,杭州高标号到位价360元/吨;苏锡常地区高标号统一到位价300元/吨,较之前相比上调20-30元/吨。价格上调原因:一是熟料价格持续上调带动水泥价格走高;二是浙江、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用电量超负荷,为保障民众用电,水泥企业继续限产让电于民;三是江浙地区主导企业通过行业自律机制推动水泥价格稳步上升。
江苏南京、镇江和句容地区水泥价格保持平稳。南京市场除中国水泥厂和南京海螺低标号袋装上调20元/吨以外,其他企业价格暂时平稳,P.O42.8散到位价280-300元/吨。据了解,价格未同步走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南京地区价格略高于苏锡常地区;另一方面受亚青会召开影响,南京地区部分企业已开始陆续停产,工程项目因高温和环保部门管制,多数也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在供给和需求同时下降的情况下,短期价格调整意义不大,预计8月中下旬会出现上涨。
7月29日,江西亚东和南方水泥针对南昌市场高标号水泥价格上调20元/吨,7月31日南昌海螺跟进15元/吨。价格上调主要原因是两家领涨企业库存偏低,下游需求尚可,另外为防止个别企业价格继续走低,企业通过开展行业自律,推动价格上调。江西南部赣州地区水泥价格继续走高,幅度15元/吨,价格累计上调20-35元/吨。
本周福州市场报价走高10-20元/吨。受沿江熟料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福州市场主导企业陆续公布上调价格,台泥和福建水泥均已对外公布,外来水泥万年青也公布上调,海螺表示其他企业执行后将会跟进。
本周安徽江沿、苏南和浙北地区熟料价格再次上调20元/吨,自7月中旬价格上涨以来,熟料累计上涨40-50元/吨。目前安徽沿江熟料出厂价250元/吨,苏锡常平仓价260元/吨,浙江湖州、嘉兴280元/吨。价格上调原因与之前一致,受限电限产影响,熟料供应紧张,多家企业取消熟料对外销售,目前浙江主导企业熟料库存由上周60%降至40%左右,江苏南部地区企业熟料库存普遍在50%左右,安徽龙头企业沿江熟料库存仅在30%-40%。
整体来看,尚处需求淡季的长三角市场,熟料价格接连走高,大大超出市场预期。8月上旬,受高温天气影响,下游需求仍会偏弱,水泥价格上调幅度和范围应不及熟料,主要还是低价区调整,进入8月中下旬,随着下游需求环比不断增加,水泥价格将会继续走高。
中南地区价格平稳为主。两广市场价格暂稳,受农忙收割及暴雨天气影响,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下滑。珠三角主导企业原计8月初再次拉涨价格,但受暴雨天气影响,尚未有实质上调,企业水泥库位较上周略有上升。尽管区域需求因天气原因有阶段性下滑,但各企业采取的策略多是保价稳量,因此后期雨水天气过后,水泥价格仍有上升的趋势。
西南地区价格继续大幅上调。贵阳以及周边市场高标号价格再次大幅上调40元/吨,P.O42.5散到位价420-430元/吨,继今年3月底价格上调以来,贵阳水泥价格累计上调幅度高达130元/吨,同比去年高出140元/吨。价格上调主要还是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供货吃紧,大部分企业已经是空库状态,只有通过提高价格控制供应量。
其他地区价格平稳为主。
图1:东北区域水泥价格变化

图2:华北区域水泥价格变化

图3:华东区域水泥价格变化

图4:中南区域水泥价格变化

图5:西北区域水泥价格变化

图6:西南区域水泥价格变化
我国水泥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