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货膨胀已成为当下中国的首要话题之一。按照弗里德曼所说,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应该从货币的角度来认识通货膨胀,也应通过货币的途经解决。
货币流程主要是通过央行发出货币,借款给商业银行,后者再把钱贷出来,市场上就有钱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了出口导向型经济,采取固定汇率的方式,维持低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优势,外向型经济发展强劲。因为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的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抛出本币,购买外币,从而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增加,进而导致货币发行过量,出现“流动性过剩”。加上市场看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热钱流入,更加加剧了这一形势,进而导致了物价上涨,房价上涨等一系列现象。据统计,1990年中国的净出口不过510亿人民币,到2008年,中国净出口2.4万亿。2010年末我国外汇占款22万亿人民币,比8年前的2002年净增近20万亿。2010年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存量72.3万亿人民币,比2002年末净增了53.8万亿。正如周其仁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汇率制度变成了中国的发钞制度”。因为制度性原因,央行不得不以基础货币来维持汇率稳定,于是通胀就无法避免,这也是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当然,央行为了降低风险,会采取措施把吐出去的货币再“对冲”回来。例如发行央行票据等。而近年来,面对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已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这也是央行承担动用基础货币维系汇率稳定职责的逻辑结果。人民币汇率水平一旦成为政策目标,进多少外汇就决定了央行“被动吐出”多少基础货币。
然而,目前随着美联储退出货币刺激措施的预期逐渐升温,美国经济复苏,美元逐渐走强,热钱开始撤出,“流动性盛宴”不再。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这对新兴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从短期来看,有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逃、货币贬值、股价下跌的风险。例如印度,自今年5月1日卢比汇率加速下跌以来,印度首富安巴尼的财富已经损失了56亿美元。在过去一个月,卢比无疑成为了全球货币市场表现最差的一种货币,这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处于担心美国将开始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刺激政策而出售新兴市场资产,这给卢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然,美元升值也会缓和我国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消除资产泡沫。但热钱随时抽离的可能也给我国增添了不稳定因素,经济下行风险值得防范。我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夯实实体经济基础,防范新兴市场经济减速带来的冲击。目前来看,我国仍有相对坚实的金融防火墙,包括我国经济项目持续保持巨额顺差、高达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本账户仍未完全开放、金融体系相对稳固。但我们还是要统筹谋划好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力度。
我们再来分析下国际贸易情况,国际货币都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之上的,但是各国的货币管理是独立的,各国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你可以控制自己国家的货币,但是他国的你是控制不了。而各国之间的货币存在一个利率差异。因此,就会导致资本向着利率高的国家流动,也就是热钱涌入。如果利率差别很大的话,很难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由于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新兴市场国家因为经济正处于加速增长态势,利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很多的热钱进入了新兴的国家,让他们的货币升值,从而降低他们的竞争力。这些国家美元的储备越来越多,很多的国家失去了控制,也出现了通胀的情况,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因此,必须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给经济降温。但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必然导致利率的提高。因此,他们不能够提高利率,因为会有热钱的流入,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也很难再提高利率。所以,国际货币体系也就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这就需要世界各国能够共同地在利率的问题上做出一些新的共同的举措,更好地来应对利率方面的问题。希望我国在进行汇率政策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需要更加巧妙的博弈,毕竟未来的战争已经不是赤裸裸的资源掠夺了,而是货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