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765 4
2013-09-07

市场自由缔约不存在“敲竹杠”,专用性投资也不一定会减少

敲竹杠是有资产专用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而来的。课本一般这样定义:当一项资产进行了某项资产专用性投资,所以这项资产再用于他处的价值就非常低,就出现了准租金,这时对方就可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敲竹杠,挤占对方的租金,而让对方受损,与他的前期投入相比这个损失是巨大的。进而,专用性投资就会减少,这个经济也将是没效率的。

其实,这样说是有问题的。我先讲个笑话吧。

什么叫可挤占准租金?就是一个女子要当鸡,老鸨许诺睡一次100元。可一连站了几天街,都嫌太贵没人睡,问问行情才知道,行情变了,现在的行价是每次10元。老鸨说不能给你100了,就10元,不干拉倒。她想既然已经成了鸡,转行不容易,也就认了。但她却觉得自己的租金被挤占了,还嚷嚷着说以后老娘一定要老鸨和鸡一起干。


但是

1、租由市场厘定,不是由你说了算,你的租被挤占了你怎么不走啊,不划算嘛。其实,你就值这个钱,还不要脸的在那喊被欺负了。

2、老鸨若不挤占小姐的租金,她可就赔了,凭什么一帮看客说是老鸨欺负了小姐呢?

写到这我想起了一个传说:佛祖有一次看见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慈悲心起,把鸽子藏进怀里,想以此保护弱小。这时,老鹰疑问对他说:“你是保护了这只鸽子,可以那你就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下面我详细分析下:

一、历史成本不是成本,已经做了的投资那是覆水难收,已经不影响你的接下来的行为了。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已经投资了,你只能确定你的机会成本,你不能拿以前的投入,跟现在的回报作比较。以前的投资不是成本。


二、成本都是往前看的,机会成本是也,机会都是指向未来而言的。所以,机会成本才与选择有关,选一个机会成本最小的。这项专用资产的成本应该是现在你所面对的N个选择中,你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一个,这个才是你的成本,真正的成本。

三、机会成本多少你是可以部分决定的,因为你可以做选择,你选择最优,次优是成本,选择非最优,最优是成本。当然理性的人都会选机会成本最低的一个。而租是由收入改变而供给不变的情况而来,供给不变是机会成本没有变,你的选择不会变;租就是那个机会成本之上,可以任意变动而不改变你的供给行为的那个部分。所以,租是由市场厘定的。所以,你在租面前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给你多少,只要收入在机会成本之上,你的选择就不会改变。


四、任何合约必定有违约条款。面对缔约之后的不确定性,违约会收益提高,即使考虑违约成本,对方也一定会违约。对方面对的是少给你价钱,你也不会走,因为其他的选择对你来说更不好;即使不用你的专用性资产,我也可以用别人的。而且如果全面考虑,给你的不会多于给其他提供者的,因为你们提供的资产时一样一样的。这时会有这个不等式:专用资产市场价格+违约金重新缔约价格<原合约价格。从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违约,那是傻子。而且违约了,作为专用性资产的提供者也一定会就范。

你(作为专用性资产的提供者)面对的选择是,转投他家拿违约金,还是接受租金的减少继续合作。如果专用资产市场价格+违约金重新缔约价格,你必定就范,同意重新缔约;如果专用资产市场价格+违约金>重新缔约价格,那么你会拿违约金走人,去市场上找其他买主。显然,作为买主的他也不会这么傻,给出这个价格(专用资产市场价格+违约金>重新缔约价格),因为以这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不会找到新的卖者。

五、可能,哦,不,是一定有人会说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我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然后特容易被人敲竹杠,那么我一定会减少这种专用性投资。而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无效率的。对此疑问,我的回答是:1、任何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必定是理性的,他会全面的考虑他愿意考虑的各种情况(交易费用太高,我们选择理性无知),来确定要不要投资,自产自销还是签约卖个他人。2、人们都是有限理性的,未来的事情可说不好,当不确定的情况发生时,导致负盈利,这是能说是投资失误,人算不如天算,意外而已。3、无论是自产自销还是签约卖个他人,这种不确定性不会改变,即使自产自销也就是纵向一体化,不也可能造成损失吗?自己投资了100块进行了专用性投资,等工期结束,看看市场,发现行情变了,降价了现在直接购买50快搞定。跟以前的投入相比这也是损失(注意,这种拿历史成本与现在的价格比较的作法是错误的,我这样说只是“以牙还牙”罢了)。4、资产专用性投资会减少的说法不靠谱,因为在决定投资时刻人是理性的,后期出现了所谓的“损失”那是因为不确定性,预料不到的,谁也没办法,这并不会影响多少下次决策。谁也不会因噎废食,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因为1、谁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赚多少租,租由市场决定;2、投资回报不能与资产的历史成本做比较,应该与投资完成时的其他用途的回报做比较;3、不确定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不能避免,似乎可以减少(那是另一个问题),专用性投资不一定变少,自己投资(纵向一体化)就没有失误的可能了吗?。

所以,我更情愿把“敲竹杠”看作是讨价还价,一种自由缔约的市场过程。是市场本身情况变了,“敲竹杠”的是市场,不是某个人或企业。


补充:试想这个市场中的人和物,是不是都在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呢?牛逼人才能得到租,平庸的人只能得到机会成本,想想那个除了理论物理,其他啥也不能干的霍金吧!谁能说他会被敲竹杠?这样的投资,怎么会少?看看学校的学生吧,都是在学专业技能--我能干你不能干。这个意思的反面就是,我除了干这个,干别的挣得少。都是租,都是专用性,哪里会投资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8 19:36:23
说那么多,张五常早就说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9 14:56: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0 16:21:42
chalihe 发表于 2013-9-8 19:36
说那么多,张五常早就说清楚了!
要常说常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0 16:22:42
肥龙2000 发表于 2013-9-9 14:56
给的意见或建议 就更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