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方学者将居民购买房子作为投资,因为它被变相看作像企业购买机器设备、新厂房一样,也形成了新的耐用资本品。宽泛地说,这是符合现代经济学精神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理论的立足点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理念决定了实际生活中住房支出的主要经济属性是消费,而非经济学中的投资。因为居民购买新住房虽然导致了当期社会固定资产的增加,但这种支出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没有直接形成生产力,也不会增加未来的消费水平。应改承认,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在购买新住房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居住需要,因此将购买住房的支出视为消费更符合经济实际,这样计算出来的CPI才能真正发挥其价格信号作用,揭示居民的生活开支变动情况。显然,在我们的统计体系与所谓的国际惯例接轨时必须还原经济指标的本来功能,充分重视中外的经济文化差异,否则为接轨而接轨的机械做法只会舍本求末,弄巧成拙。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