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10-8 23:33:16
科研和教学不是二元对立的吧!光搞教学不搞科研的人估计教学也搞不好,因为不搞科研很难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又怎么能搞好教学呢?同样,光搞科研不搞教学,也容易把科研弄成自说自话,教学相长也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吧,同时科研成果也能在教学中得到传播和检验。我想楼主应该搞清楚发文章和搞科研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画等号的事情。杨主要是反对交版面费制造学术垃圾这一倾向吧!就从杨写那篇长微博的功底,估计写写经管类文章不会有问题吧?
那所谓非要将高校和教师划成三六九等的想法,完全是极权等级社会下教育洗脑的产品。根本的出路还在将办学自主权和人事权还给高校。试想一个高校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随意聘人和随意解聘人,而不是保留所谓编制转到图书馆,我想情况可能会有所改观吧!
一个人学术研究能力显然不能与发表文章多寡划等号,学科不同,出成果的数量和速度也不同。有些大师可能一辈子也就出一到两部著作。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术急功近利的问题,单纯玩数量游戏,有时候也会有失偏颇。
如果能设定一种制度,既不仅仅从文章或著述数量来衡量科研能力,但又能保证高校教师尽心尽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这就比较取向完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00:02:4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10:39:51
zhangyang9032 发表于 2013-10-8 20:42
楼主闪人了。闪人前,希望有二三本的工作几年的毕业生进来发言,我比较想看到你们的声音。
看来楼主是二本学校的老师了

杨飞的原文,已看过,他的想法伟大,精神可嘉;但其“三个凡是”注定了他的迂腐。
可悲的是,楼主的想法和意见更迂腐!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注定是中国教育制度下最大受害者与牺牲品!读书人的通病,太单纯,和光同尘才是正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12:25:35
observing 发表于 2013-10-8 20:59
我理解这些东西你都是懂的。对于学生缺席一说,我不认为这有多重要。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都是少数人才能玩 ...
“再有一点,教学的内容从来就不应该由学生来主导的,无论是教学型的还是研究型的似乎都如此。”



所以我才说我的观点才是真正体恤(资质普通的)学生,你们赞成的那种体系是牺牲了普通大学的学生的利益的。

又:教学内容当然应该由学生参与,只不过这个学生不一定是在读学生,最好是毕业多年后的校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12:33:46
zhangyu03 发表于 2013-10-8 23:33
科研和教学不是二元对立的吧!光搞教学不搞科研的人估计教学也搞不好,因为不搞科研很难把握学科前沿动态, ...
“科研和教学不是二元对立的吧!光搞教学不搞科研的人估计教学也搞不好,因为不搞科研很难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又怎么能搞好教学呢?”



教学与科研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对立的。正如你所言,科研具有前沿性,而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讲生动,然后告诉学生这个东西对他的工作以及人生其他方面有什么用处。

前沿性与“有用性”,(很多时候)是存在冲突的。

我举个例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学生更关心的是如何当好导游,最多关心如何当好旅行社老板。但是旅游管理的科研往往是研究者站在ZF角度阐述如何搞区域旅游规划。这个学科中的从业者,即便是旅行社老板,一般是不会购买该领域最好的学术期刊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12:41:47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最和谐的就是特别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哲学、历史。。。。这一类学科就是比较吻合教学促进科研、科研促进教学。

          其他的学科,如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临床医学。。。。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前沿性与实用性发生剧烈冲突很正常。(你不服气,你就把社科基金选题交给企业老总看看。或者你开个贴给我阐述我国最好的管理学杂志最新的十篇论文在企业如何实操)


          最合适讨论我这个话题的人,是对企业实际运作与科研前沿都有一点了解的人。

        我就是认为非重点大学,要么不搞科研,要么搞那种被企业实际操作影响的科研。这样对学生最有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13:12:14
继续说一说所谓的“教学促进科研”。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教学生动,尤其是希望老师把实用性很强的科目教好。就“科研”来说,要发表在高质量刊物上的科研论文必须具备所谓的“前沿性”


     以会计学来说,这个专业的基本功之一就是会计准则(CPA考试中的“会计”就是钻研这个)。但是会计学的科研前沿不是对会计准则的解释(不相信请你去看《会计研究》杂志)。

     假设我是讲授《中级财务会计》的老师,我如果追求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杂志发表文章,我基本上不可能靠钻研中级财务会计准则发文。换言之,我越是在中国的好的杂志上发文,我课余的研究对象离我讲授的内容就越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21:36:24
同意楼上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21:51:33
zhangyang9032 发表于 2013-10-9 13:12
继续说一说所谓的“教学促进科研”。
呵呵,“会计学”的教学如果目标就是考注会,那只能说大学老师干了职业考试培训师的活,确实没什么要讨论的。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学就是介绍教科书,并通过所谓的形象生动迎合学生需求,那确实没有必要去做科研了。可能我们心中的“教学”差异较大,语义指向完全不同,所以已经没有再讨论的必要。如果一个大学老师把教学弄成职业培训师或者初高中那样填鸭式教学,确实没有必要做所谓的前沿研究了!但本人却坚持认为大学的教学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式的教学,不是把教科书的东西给学生讲透了就算成功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等教育应该干的事情。如果高校变成标准化教科书摹就的标准化流水线产品,大学已经没有必要,更不要说科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22:15:43
zhangyu03 发表于 2013-10-9 21:51
呵呵,“会计学”的教学如果目标就是考注会,那只能说大学老师干了职业考试培训师的活,确实没什么要讨论 ...
讲透了未必是成功,讲不透肯定不成功。尤其是对资质不好的本科生,讲不透教材必然是失败。资质一般般的本科生翘首以盼希望老师带领他们深刻理解本科教材,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就必须担起这个义务。


又:不要在这个帖子里拿那些比较有超脱性的教育理念教训我,我在前面回复我,我早在本科一年级的时候,就经常阅读高等教育学学术期刊(鄙人本科专业与教育学完全无关),并且读完了一系列介绍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的理念的书。你们讲的这一套我懂。


你唱的那些高调确实很美好,但是,要看生源。我反问你一句,你跟资质从高到低、差异悬殊的人讨论过问题么?(我见过一个自称会计学大专毕业的女生,连最简单的分录都不懂,你怎么引导她质疑、探索?)


教育之精髓是因材施教。牛X的理念不适合不牛逼的师生,懂么?


鄙人敢于谈这个话题,自然是熟悉这个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22:26:06
谈高等教育,最好符合以下条件:

      1、懂一点教育学。(自然包括名校教育理念)
      2、懂得所谓的科研,与企业实际操作的差距。只有科研经历,无视企业实际操作的人,阁下还是算了吧。
     3、对于人的资质的差距有一定的了解。你要见识过牛人风姿,也见识过蠢人学习东西的困难与懒惰。
     4、你要了解一点点不同层次受教育者,不同层次雇主的想法。(哈佛理念之所以牛逼,一大半原因在于师生本身的资质牛逼,绝对不是理念牛逼就行了,懂不懂?)



     在本帖反驳我的人,我敢说你反驳我的理由,我十年前就读过。我的思想已经超越我多年前读过的东西了,那些东西确实很好,但是只适合一部分师生。如果哈佛耶鲁牛津等校的理念要用到资质一般的师生上,必须要加以很大的改造才行,否则就是害人。


      因材施教,乃是元法则。其他的法则多在这个法则之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9 23:13:44
平心而论,杨老师更多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学术研究上。作为湖南大学的经济学教师,10多年来没有进修学历,大部分时间用于摄影和文学创作,曾长达多年处于事实上的不在岗状态,我认为只能算是一个较另类的非主流教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0 08:41:01
看了楼主的“神侃”,不禁为大学的前途担忧!
楼主的默认前提就是“好大学”=强科研;“差大学”才是=强教学。
照此逻辑,好大学全部改成科研所算了,和各地的社科院、科学院合并拉倒,要什么教学?
哈佛之强,难道就只强在科研上?
大学原本的宗旨,就已教书育人为主,偏重科研本就是有点“不务正业”的行为,现在居然本末倒置到这种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00:04:46
本不想再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但看你对自己的想法如此自信,还是要说几句。
讲课问题上,讲透教材是基本要求,但能否引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教会学生思考和质疑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学的较高境界和教育的核心目标,即使教材倒背如流充其量是个无脑书袋子。
所谓素质高低,这个说的太草率了!考试分高的就一定素质高,考试分低的就一定素质低吗?高考那几门考试,就能判定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确实不敢苟同。我想楼主忽视了一个现实是,学科领域高度分化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那些具有特定专业兴趣和天赋的人,可能因为高考总分不高而进入差点的学校,但如你就此给他贴上一个素质低的标签,可能是优势偏颇的。同样,即使清华、北大也不是每一门学科都天下第一的吧!
一个有考古、诗词或文学天赋的人,可能数理化或英语不好,而考不上好的学校,那你能就一定说他素质低吗?就像网上一个笑话说的,你把动物园的动物集结去爬树,然后你说谁爬的快谁爬的高就是冠军,也即你说的素质高,这逻辑上是有问题的。爬树可能是猴子爬的高爬的快,打架可能是老虎狮子厉害,大家都有自己的潜在天赋和特长,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用一场考试的成绩,给大家贴上一辈子的等级标签。
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体系问题,不是高等教育一个环节的问题。比如,学生初高中为了应试已经把学习的劲头和精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大学里后劲不足,再比如,应试教育使得大家一个劲往考试科目和分数看齐,而忽视了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天赋方面的挖掘和培养,甚至连自己选报的专业也是家长主导下的产物,即使是自己做主有时也是无知的选择。这些都影响了高等教育环节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专业不敢兴趣,还有考上大学就想混了,不想学习成了不少大学生的共同心态,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比较低,这确实影响了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和激情。但作为老师,我想我们还是要理解学生是体制的牺牲品,他们也很无辜,所以我们还是要秉持良心去做好教学工作,而不是认为他们不行,讲透课本教材就不错了。教学是个良心活,有人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有人认为将教材讲透就算尽到责任,有人满腔热情将课堂教学做成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会质疑和回答问题能力的平台。
达尔文本科学神学却不信上帝,整天混日子,直到遇到汉斯罗教授,在其引导下走向生物学研究,最终成就伟大著作《物种起源》。
我想讲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尽其可能做到最好,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荣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02:28:50
可以骂人吗?楼主的观点真不敢苟同~!搞科研是为了什么?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美国大学里诺奖得主在学校里的最高待遇不过是一个专有停车位~,而其在学校里工作的大部分重心还是在教书育人!看来现在在中国要找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太难了~!全是一批“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02:49:46
"985"与之"常春藤“,就相当于”**梦”与之“American Dream",一个是用来喊给自己听,一个是用行动来体现内含。
如果规定”985“高校专注搞科研,那么它应被称为研究院所,或”Academy", 不能称其为“大学” 或“University”。
给楼主扫个盲,Akademos的庄园与朱熹的学院是有区别的,你连这个都分不清还在这里总结人家,真是不自重!
你不会是ZF公务员吧,怎么把科研与工资待遇之间的平衡看得比教书育人重要?你是不是想为“代课教师”的处境替教育部平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06:32:13
zhangyu03 发表于 2013-10-11 00:04
本不想再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但看你对自己的想法如此自信,还是要说几句。
讲课问题上,讲透教材是基本要求 ...
千言万语一句话,你教过两群资质差距很大(高考分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学生没有?


教过,咱们可以接着探讨(谈理念更谈实际经验)。没有教过,你跟我谈这个,我兴趣不大(当然,你有言论自由,你可以接着谈,但是我不一定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06:37:09
sunbow1980 发表于 2013-10-11 02:28
可以骂人吗?楼主的观点真不敢苟同~!搞科研是为了什么?大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美国大学里诺奖得主在学校 ...
呵呵,假设我讲授某几门课真的比顶级名校的老师讲得好(你不要质疑,顶级名校确实有讲课比较烂的老师)。但是我的科研远远逊色于他,请问我可以取代他么?

我看大部分国家都不可以。

好大学的考核机制都是以科研为主、教学为次,这是客观事实。你不要揣着明白当糊涂。如果你的心情激动到想骂人。你完全可以洋洋洒洒写一篇长文——谈如何在名校建立以“教学”为主的激励机制。

学经济的人,不去谈激励机制,而是问”可以骂人吗“?这算不算经济学思维不到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1 06:52:23
zhangyu03 发表于 2013-10-11 00:04
本不想再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但看你对自己的想法如此自信,还是要说几句。
讲课问题上,讲透教材是基本要求 ...
还有,你偷换了一个概念。

我只是提倡普通大学的老师没有必要研究前沿,因为这种研究在(很多时候)是远离课本的。

而你却声称要”将课堂教学做成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会质疑和回答问题能力的平台“,我很诧异,我什么时候反对这个了。

我还是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紧跟会计学前沿的老师,比钻研教材很透彻且有实务经验的老师,我不认为前者比后者更能激发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兴趣。

而且,当学生生源低于一个阀值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大多数学生只希望老师把教材讲透,而不希望有过多深度广度上的拓展。

喜欢唱高调的人,要用实际业绩说话,告诉我你唱的高调在实际执行中很成功。否则,我唱高调可以唱得比这里任何人都动听,毕竟我是本科一年级就看过多篇高等教育学论文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3 14:11:52
搞笑啊!

你何德何能认为搞科研的就必须得高薪?搞教学的就必须低薪?

一流学生就做科研,二流学生就去企业?

我看中国做科研里面的,70年代后出生大部分是年轻时没想明白,读了博士后不得不做科研,却以为就是一流人才。

这一帮子人没比印度科研强多少。

我对那些解放前出生的老学者们还是充满敬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3 14:26:40
ajun98tz02 发表于 2013-10-8 08:56  我想问一下:什么是科研?在好的期刊上发文章就是科研吗?我觉得,在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科研之前,不要太过武 ...
嗯,不是多发几篇文章就是搞科研
中国不需要这么多大学,不需要这么多大学老师,更不需要这么多科研精英。
除了地沟油产业,哪行哪业不是跟着鬼子屁股后面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3 15:52:46
yourpartner 发表于 2013-10-13 14:11
搞笑啊!

你何德何能认为搞科研的就必须得高薪?搞教学的就必须低薪?
"一流学生就做科研,二流学生就去企业?"


请你去查清华大学各个专业的特聘教授的第一学历。或者请你去查1970年以后的优秀的青年学者的学历。你会发现一些统计规律的。



你在攻击别人何德何能的时候,自己多搜集一些资料比较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3 18:05:00
有一个问题:科研牛的人,课一定讲的好吗?好学校的学生毕业了都去搞科研吗?很多牛学校的大牛老师,科研可能搞得不好,但是本专业的课确实上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3 21:51:07
zhangyang9032 发表于 2013-10-13 15:52
"一流学生就做科研,二流学生就去企业?"
如果你要把”科研“和“高薪”挂钩的话,我更建议你去查查所有企业的CEO之类的背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6 14:31:42
分配不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6 14:32:56
分配不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0 23:05:03
lz片面、绝对化,大脑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1 17:05:41
杨同学原来是湖南计算机专科学校的老师,他爸爸是那个学校的书记,进来时就是开后门进来的,根本不具备什么科研能力(大家看看他自己晒出来的所谓论文吧),2003年计专合并时进入湖南大学,在别的学校可能早就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1 19:13:58
这个人的观点我不是很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8 10:35:34
支持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