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瑞
中国画的变革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战争、运动中展开的,是在“西风东渐”中展开的。在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挤压和冲淋下,绘画本体受到了自律发展上的干扰,外加我们为中国画附加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并使其成为各种政治风潮的宣传工具和图解,也不同程度上扭曲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作品图片由睿画廊提供)
实际上,我们中国画的现代进程是在西方文化、西方理论的影响下展开的,是将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基点建立在了以西方化代替现代化上,绘画民族性和文化种性受到了削弱。更为麻烦的是,我们对西方绘画的借鉴更多的是在没有真正了解西方绘画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对西方绘画曲解和误读的情形下展开的,西方的没学好,自己的又丢掉,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也开始混乱和模糊起来,这也是国外对我们传统经典绘画充分肯定而对中国画当代价值有所怀疑的原因所在。看来,离开中国文化的血脉,仅从西方绘画的外在样式和形态入手来完成所谓的借鉴是片面的,因为西方绘画也是在西方文化文脉中生成的。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拿着用西方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画去国外展示时,外国人除了感觉亲切和熟悉之外,就感受不到作品中的学术深度和民族性格了,而一张没有学术深度和民族精神的绘画作品,能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就成了问题。
因此,当下更重要的是要梳理中国文化的脉络,正本清源,使中国画回到以中国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当代发展之路,按照中国画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中国画,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一般按事物规律办事的思想的。我们只有认识到中国画所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展它,才能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是在用西方文化来批评我们的文化,用西方美术理论指导我们的绘画创作,用西方审美标准来评判我们的作品,结果丧失了自己最珍贵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目前,我们应下大力气,对中国画规律、中国画创新、中国画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合乎实际的阐释,使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ZF部门应对那些有学术价值却无太多发行量的中国画理论论文和专著,给以必要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对那些埋头于中国画实践探索的画家,给以鼓励和奖励,这对形成“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良好态势大有好处。
(作品图片由睿画廊提供)
我们主管部门在抓“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抓“走出去”之前的各种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真正打造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画家,这样也才能让中国画“走出去”为国争光,而不是出去为国人丢人现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