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697 3
2005-06-11

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包括企业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形成竞争力的基础,人力资源是形成竞争力的核心。制度是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对制度和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11 16:46:00
这是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1 16:47:00

一篇小文章,共同探讨。

企业的经营

中国发展到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法则逐渐深入人心的条件下,企业之间为了自下而上与发展的竞争是激烈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用在企业的兴衰成败上,是最恰当不过的。昨天耀眼的明星,今天成为一个失败的案例;而昨天不甚了了的小个了今天却成为一个大巨人。一些企业犹如浏览转瞬即过,但是一些企业却经百年仍历久弥新,这里有什么诀窍吗?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可以从失败的企业身上汲取教训;成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可以从成功的企业身上获得许多企业经营的道理。然而哪些是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因素呢?一个真正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进行经营呢?他应该作到哪些方面呢?

一、正确认识企业

这里的认识决不是简单的把企业作为一个赢利的机构来认识,这样太肤浅了。每一个企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先有社会分工然后才有可能有企业的产生,分工先于企业的产生。(但是也不能认为有社会分工就一定有企业,因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是有分工但是没有企业,企业是产生了资本以后才产生的,而且分工也包括一些非生产生和非赢利性的机构,如政府和一些事业单位等),所以一个企业从属于某一种社会分工。只要有分工的存在,就有不同的行业,在我们现在的历史阶段中,在生产与流通领域中就会有企业。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成功经营者的前提。

很自然,认识到这一点,下面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了。一是企业要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这里包括行业的分离与行业的融合。如汽车行业中,在一开始进行的生产中,汽车制造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由厂家自行设计和生产,但是由于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对这些大而全的生产方式进行新的分工,于是原先由企业自行生产的许多零配件部门逐渐分离出去,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行业,在整修汽车行业的大背景下,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专门生产这些零配件的企业。相反的情况是原先一些零碎的企业进行生产的物品,由于科技的应用,致使这些行业了就逐渐消失了,那么生产这些物品的企业也就没有生存的理由,慢慢的灭亡了;需要企业经营者明白的是,这些行业对于新的投资具有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选择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比选择一个夕阳产业容易生存得多。而对于已经投资在某一个行业的企业来说,就要注意下面的内容。

二是成功的企业要适应行业发展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符合行业发展方向的创新。我们知道,一种社会分工的产生和消亡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整个社会科学的应用程序以及生产的融合程序。但是对于一个从属于某一行业的单位企业来说,不断的进行创新,使企业自学的适应本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生产性企业的创新在于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产品,而服务行业的创新在于更适合顾客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很难想象一个守旧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保持一个创新的头脑是必不可少的。

二、尊重的企业的运行规律

不要认为一个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就不去努力经营,就可以很容易的在市场中战稳脚跟;也不要自以为个人的能力能够战胜一切,人定胜天可以作为一种豪言壮语来激发我们的毅力,事在人为也可以成为我们激励自己的格言;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规律的巨大力量,可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经营企业也是这样。

那么决定企业不断进行生死循环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呢?

战争中,正确的战略战术只是使战争以快或慢的方式发展,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是人心的向背、纪律的严明、武器的合理利用以及战士的勇敢。同样企业外部环境的好坏只是使企业生产或销售突然的扩大或者缩小,但是真正决定企业生存的还是企业内进行生产或销售的人与物的结合方式和销售方式。进一步的解释就是:在生产性的企业中,人与物的结合,即工人怎样利用生产工具把原料制造出含有更多价值和更好质量的成品;这里包括工人的工资因素(因为工资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能够获得利润的多少)、工人的技术因素和工人与原料的结合方式。在销售性的企业中,职工怎样把商品卖出去;即职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把从生产企业中采购的低于生产价格的商品以生产价格(或高于生产价格,这样的情况在社会需要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产生)出卖。这里包括职工的工资因素和职工的技巧因素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推销商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与物品的结合,以相同的人力获取更多的价值,不同点一个是如何生产,一个是如何进行销售。

有的企业对于人的重视不够,培训力度和激励手段的欠缺,造成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人操纵机器不认真或者服务态度及方法欠妥当,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要么是生产率低下,要么是顾客不再光临。还有的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采取新的机器和应用新科技总是犹豫不决,一再的延误电动机,生产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时间一长,那些采用了新机器和应用了新技术的企业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市场竞争力更强,使这些固步自封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结果被逐渐的淘汰。

但是,说明了上面的条件所具有的决定性,却不能肯定的认为只要具备了上述条件,企业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新新产品只是取得市场竞争胜利的内在条件,而积极的市场开拓,灵活的竞争手段、广泛的进货或销售渠道等等则是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怎样把外部的市场环境与自己内部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融合,是整个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了解自己的企业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经营者对自己所经营的企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那么成功离自己也就不远了。了解企业也就是对影响企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做一个详细的全面的了解,要了解自己所经营的企业是否代表了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一个企业的发展规律。如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多少,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的地理位置(这对一些从事流通的行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企业的经营环境等方面。如果经营者在这些方面弄清楚了,就不会盲目进行决策,就会根据所经营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大小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比如经营者所经营的是一个综合超市,那么他就要十分的清楚自己所经营的企业的固定资本是多少,流动资本是多少,这样可以使自己对于自己的企业的规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使经营者对于所 经营依此类推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预测,避免头脑发热,盲目进行决策。然后经营者还要清楚的知道所经营的企业的地理位置,是不是适合人们的购物,与自己所同行的企业还有多少,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又是什么,这么做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对于的经营企业的员工的素质的了解,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培训他们、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满意,增加顾客购物时对企业的忠诚度;现在的一种最时髦理论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要以人为本,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么企业也就会充满了朝气和开拓进取的形象。

四、适合自己的经营目标

激情的理性当然不能代替理性的激情,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理性的眼光来对待自己,而不是在激情冲动造成失败后再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总结。有一些经营者会在经营过程中有一些盲目的举动。如由于生产或销售形势比较好,于是就乐观的认为企业的发展一帆风顺,只要扩大投资就可以取得丰厚的回报,于是在企业资金还很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本进行扩张,结果由于市场行情大变,使自己的投资受到严重损失,企业也由此陷入困境。这样的结果是每一个经营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把自己所经营的行业特征、发展前景、企业实际的规模和经营状况等弄个清清楚楚,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的预测未来,才能准确的制定出企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才能副食企业一步步走得更高更远。

企业的经营目标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方向,只有方向明了,企业才能产生发展的动力,企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制定企业的运行规范,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那么需要什么来保证它的实现呢?就是要制定企业的运行规范,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经营者可以用全部的精力去维护企业的运转,但是这种靠一个人努力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不够的,也不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正确的做法是使企业能够自己运行。也就是一个企业能够形成自己的运行机制,以及企业内部人员交往和工作的优良环境。

形成一个企业的运行机制,就要制定符合实际的严格的工作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指导人。要采用科学的,,在充分掌握了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规律以及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然后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的进行遵守和维护,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管理人,克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还要注意,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进行调整,保持制度与条件和环境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的创建是一个比较长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全体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特指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创造的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具有鲜明的本企业特色的工作、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外部形象。企业制度规范和约束人的活动,而企业文化则是生活在这个企业中的个体的自觉的行为,包括企业中个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六、具体的行动,前进的脚步,成功的事业

正确的理论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结合,必然产生伟大的实践。在具体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要紧密的联系实际,以现实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勇敢的实践,不断的创新,促进企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壮大。

总的说来,一要勇敢,二要理性,三要行动。

预祝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1 18:29:00
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目标无非利润的最大化,根本上还是属于济学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讨论一直也是社会热点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