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化学品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子化学品材料。锂电池化学品行业发展迅猛,行业技术快速进步,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企业。这些企业专注核心技术开发,针对下游客户不同的需求,协同其联合开发产品。通过自身强大的技术开拓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获得客户认可,不断进入顶尖电池厂商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图表1:锂电池全产业链

图表2:锂离子电池关键部件总结

中国锂电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链投资热度不减的同时无序竞争加剧,下游需求持续疲软,行业艰难前行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路径基本是草根状态自发生长形成,企业基本上都是单一业务经营,特点是:实力有限,规模小,生存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艰难。但由于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市场空间,加上ZF政策面的不断支持,中国锂电产业链投资热度不减,行业内无序竞争加剧。低端制造环节产能严重过剩,高端环节投入不足,锂电原材料价格持续回落。
从产业发展路径上,立足于消费电子领域,以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等中小锂电电池作为发展契机,再到混动电池最后到纯电动电池是正常的发展轨迹。而目前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仍以镍镉和铅酸电池为主,锂电池应用局面发展缓慢;混动主要技术在国外,混动汽车产品也是以外资品牌为主,从国家支持上看,更多倾斜到纯电动汽车。但由于纯电动的材料和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距离,导致需求不足,进而使得锂电池产业链面临投资热度不减但需求疲软的尴尬局面。
锂电行业前景美好,道路曲折,产业链发展趋势是上游电池材料专注核心技术进步和高端客户开拓,强者恒强;中游Cell切入下游组装加工,与Pack厂商竞争关系加重从上游电池材料(Material)、中游电池芯(Cell)到下游电池组装(Pack),国内锂电产业依然在野蛮生长。虽然道路是曲折,但是前景依旧美好,上游电池材料国内早已走出导入期,步入快速成长期,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企业。这些企业专注核心技术开发,针对下游客户不同的需求,协同其联合开发产品。通过自身强大的技术开拓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获得客户认可,不断进入顶尖电池厂商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国内一批材料巨头企业随着核心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占率的不断提升,强者恒强,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中游Cell和下游Pack来看,目前许多重要的消费性装置都是选择中国为组装基地,连带使得包括日韩电池芯与电池组装厂也落脚中国,国内厂商的产能同样快速发展。中游Cell环节为了应对逐步下滑的产品价格,越来越多的厂商切入电池组装加工,包括索尼、三星、乐金、新能源、比亚迪等,特别在方形电池与聚合物电池,更是全面占据单电池芯组装的供给角色。方形电池因大多应用在手机商品,几乎全部由电池芯厂组装;聚合物电池单颗电芯几乎都是电池芯厂完全自主组装,只有多串并的应用才会交由组装厂组装加工。中游Cell与下游Pack从过去的单纯上下游关系逐渐演变成为暨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未来竞争的关系会逐渐加重。
图表3:中国主要锂离子电池厂家及销量(左图),国内企业配套情况(右图)

全球锂电产业格局现阶段主要是中、日、韩三国企业之间的竞争,美国和欧洲因看到未来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广阔空间也全力参与进来。韩国专注于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以三星SDI为代表,通过大规模采购中国廉价优质的锂电材料(钴酸锂、天然石墨和电解液),获得规模化生产出低成本电芯的能力。日本专注技术革新,通过技术不断进步走在中韩前面获得第一桶金。中国企业技术进步明显,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已经涌现出国际一流企业。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国内细分市场开拓力度,但企业间竞争加剧,为保证一定的市占率不断降低产品价格,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
锂电池化学品产能投放高峰即将过去,行业下行趋势企稳。下游3C领域持续高增长,是锂电发展的主战场。产品价格略有下滑,但销量持续高增长,锂电材料行业趋势反转,重回快速增长通道。我们预计到2016年,中国锂电材料利润全球占比由目前32%提升到45%,毛利率差距由14个百分点缩减到10个百分点,行业从全球价值链底部攀升。以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为例,首先全球产能在2014年释放完毕,同时按照完全成本年均降幅在5%的假设推算,非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毛利率在20%,测算产品价格在9万/吨(不含税)处企稳,如果按照年均价格回落10-15%测算,到2016年产品价格将企稳,其它材料可以参考我们后文的详细分析。
图表4:锂电行业从全球价值链底部艰难攀升

从供给端看,全球碳酸锂的生产供应主要集中于SQM、Rockwood、FMC,以及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小厂商,其中前三大巨头供应量占比达到60%。同时行业内各企业不断兼并重组,进一步加剧行业的寡头局面。这种高集中度以及寡头间良好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确立了全球锂行业长期以来的良好秩序,避免出现由于恶性竞争而产生的供应过剩或打压价格的情况。供应商对产能释放节奏有效把握,同时对产品价格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全球碳酸锂巨头均有扩产计划,预计未来3年产能复合增速在11.96%。碳酸锂下游主要集中于锂电池、玻璃陶瓷、润滑剂及其它领域,其中锂电池需求目前占比在30%,玻璃陶瓷占比在16%,润滑剂占比在12%。从2002-2011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年均增长10.6%。2012年碳酸锂需求增长近11.3%,我们预计未来3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增速在20%,玻璃陶瓷、润滑剂等其他领域锂消费量维持5%的平稳增长,加权计算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长在9.50%。
预计未来3年全球碳酸锂供需仍处于紧平衡,产品价格弹性更多取决于供给端的变化幅度。但是如果后续动力电池爆发,需求端弹性将占主导,或将大幅拉升碳酸锂原材料价格。
图表5:碳酸锂产能分布(左图,已折合成工业级碳酸锂),碳酸锂产能及需求增长(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