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产品的涨价,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试想想,人口跟去年差不多,饮食习惯没有大的变化,农产品也没有大面积减产。如何通过供求关系分析。

你是要分析一般物价上涨,还是相对价格上涨。
如果是分析相对价格上涨,可以用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进行供求关系的分析。
但是要分析一般物价上涨,必须要用货币理论(宏观经济学)
因为,你没有指明是要分析具体那一种商品,看得出来,你是要大家分析一般物价上涨得原因。建议到宏观版块去问。
一般物价上涨用西方经济学已有理论是不可以分析的,因为在宏观和长期这个角度供求总是平衡的。至于商品全面匮乏现象也经常有,但是那是特殊。
物价的这种上涨很明显,按我的理论,这主要在于商品品质普遍提高和资源品质普遍降低。这种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价格第二规律(价格上涨规律)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5-06-23-18906.htm
西经都是假设技术不变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不能分析上面的物价上涨,而是主要是分析货币因素——货币供给过多(楼上所提到的)。这种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是不正常的。
一般物价上涨用西方经济学已有理论是不可以分析的,因为在宏观和长期这个角度供求总是平衡的。至于商品全面匮乏现象也经常有,但是那是特殊。
物价的这种上涨很明显,按我的理论,这主要在于商品品质普遍提高和资源品质普遍降低。这种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价格第二规律(价格上涨规律)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5-06-23-18906.htm
西经都是假设技术不变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不能分析上面的物价上涨,而是主要是分析货币因素——货币供给过多(楼上所提到的)。这种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是不正常的。
用西方经济学已有理论不可以分析“一般物价”上涨?
在“宏观和长期这个角度供求总是平衡的”--那么,在长期和宏观角度下,在“供求平衡”条件下,会有会出现物价的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呢?
请正面回答。

光顾了跟老朋友吵吵了,望了人家楼主的要求了,请见谅,回复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物价上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种商品能够兑换更多的另一种商品,这是实际价格上涨了。
另一种情况是,两种商品的兑换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都变高了。
两种情况,往往相互交织出现,不单单只出现其中一种。但是两个情况其实原因不一样,第一种情况可以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理论来分析,往往被认为是结构性的价格问题;后一种则往往是一种货币现象,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价格问题,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较多情况下是指后一种。
但是,前一种与后一种也有相互作用举个例子:
食品价格不变,房子涨了,可以被理解为前一种情况;而在房子涨了之后,食品价格又跟着涨上来了,看上去似乎是房子与食品的兑换比率又发生的变化,而从结果看,两种商品价格都涨了,其实就已经有第二种情况的因素了。所以,短期看,只有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不像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这一段时间这种商品价格涨了,过了一段那种商品的价格又涨了,表面看好像都只是“结构性”的“部分”的物价上涨,实际总体物价水平,也已经涨上来了,第二种情况已经出现了。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用西方经济学已有理论不可以分析“一般物价”上涨?
在“宏观和长期这个角度供求总是平衡的”--那么,在长期和宏观角度下,在“供求平衡”条件下,会有会出现物价的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呢?
请正面回答。
喂,你认真点好不好?我不是说了这是因为商品质量普遍提高吗?
喂,你认真点好不好?我不是说了这是因为商品质量普遍提高吗?
在长期和宏观角度下,在“供求平衡”条件下,商品质量也不发生变化,还会不会出现物价的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呢?
在长期和宏观角度下,在“供求平衡”条件下,商品质量也不发生变化,还会不会出现物价的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呢?
回到经典理论的老路来提问,好无聊啊。
到时你的结构失衡我有异议,主要在于货币在某些地方聚集过多时,则在其它地方聚集必定过少,这样在总量上不会有通货膨胀。
另外,粮食依据什么理由要跟着房子涨价?它为什么不跟着电脑、手机一起降价呢?
到时你的结构失衡我有异议,主要在于货币在某些地方聚集过多时,则在其它地方聚集必定过少,这样在总量上不会有通货膨胀。
另外,粮食依据什么理由要跟着房子涨价?它为什么不跟着电脑、手机一起降价呢?
说实话,上面的话我没有看懂
不过好像我的话你也没有看懂:我只是举例来说了一下,个别商品价格上涨与总体价格上涨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去判定哪处商品的价格必然要跟着哪种商品来走。
先说好,我的问题你没有回答,不过你的问题我还是要好好回答(我们两个的讨论中,这种情况有点多,你应该正面回答我的提问)。
粮食价格上涨与否不取决于它要跟着谁的价格来走(俺也没敢说他必然会跟着哪种商品的价格来走,看清楚俺的发言),而取决于他自身的供求影响。除了自身供求影响之外(也就是说有不考虑自身供求的影响,假定自身供求不变的前提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也会导致它自身价格提高。
不过,好像你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下电脑手机降价的原因--是否可以这样解释:依据你的理论价格上涨,是因为“商品质量普遍提高”,那么电脑和手机价格的下降,是不是因为“商品质量普遍”“下降”了?
该你回答我的问题了吧,前一帖的,你认为无聊的问题,和这一帖的问题,一共两个,您能看见吧?
在长期和宏观角度下,在“供求平衡”条件下,商品质量也不发生变化,还会不会出现物价的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呢?
也没有高价位新产品出现,而是增加货币发行量,会不会出现物价的持续的普遍的上涨。
不要告诉我你不考虑货币发行量对物价的影响,或者你自己已经假定货币发生量不变。我跟你讨论的是主流经济学能否解释物价的持续的稳定的增长,看看这个是不是主流经济学的观点。
一般物价上涨用西方经济学已有理论是不可以分析的,因为在宏观和长期这个角度供求总是平衡的。至于商品全面匮乏现象也经常有,但是那是特殊。
物价的这种上涨很明显,按我的理论,这主要在于商品品质普遍提高和资源品质普遍降低。这种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价格第二规律(价格上涨规律)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5-06-23-18906.htm
西经都是假设技术不变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不能分析上面的物价上涨,而是主要是分析货币因素——货币供给过多(楼上所提到的)。这种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是不正常的。
也没有高价位新产品出现,而是增加货币发行量,会不会出现物价的持续的普遍的上涨。
不要告诉我你不考虑货币发行量对物价的影响,或者你自己已经假定货币发生量不变。我跟你讨论的是主流经济学能否解释物价的持续的稳定的增长,看看这个是不是主流经济学的观点。
你问的前提是“供求平衡”,要知道供给量和需求量与货币量是密切相关的。经典考察货币量与价格的关系时是以供给量不变为前提的(暗含增加的货币只增加需求),但是这个假设在局部可以成立,而在宏观上不成立。比如房产商增加贷款,他们不会炒房,而是建房。炒房不会增加房子供给,可是建房一定会增加房子供给。同样,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也会做很多事,并非仅仅买商品,从而只增加需求。
主流经济学不能解释物价的持续的稳定的增长,是我的观点,而非其他人的观点。在考察货币、商品、商品价格三者间的关系时我们得建立一个动态概念——我称之为“率速度”(此时假设商品品质不变)。一个描述动态的概念都没有,主流经济学想解释好动态经济现象,没门!
何为率速度呢?它是指某种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率。这样如果基期正常,那么当商品量的率速度大于货币量的率速度时,物价才会降低,否则,物价上涨。这就是说如果商品量和货币量的率速度一样(假设二者的流通速度都不变),则物价不变。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只有二者的率速度不同时价格才会变化,而非什么需求增加价格就变,或供给增加价格就变。
我看到些经济学家总说提高利息可以减少货币量,从而抑制物价,我就好笑,笑他们连经典理论的静态原理都没有学好,居然还混上教授。他们凭什么肯定货币的改变只是改变商品需求,不改变商品的供给?
不要开口就是人家不懂,也许“相对价格”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就像“公平与效率”一样,它们连语法逻辑都没有通过,但是经济学中将它们当作矛盾的正反面。
光顾了跟老朋友吵吵了,望了人家楼主的要求了,请见谅,回复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物价上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种商品能够兑换更多的另一种商品,这是实际价格上涨了。
另一种情况是,两种商品的兑换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都变高了。
两种情况,往往相互交织出现,不单单只出现其中一种。但是两个情况其实原因不一样,第一种情况可以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理论来分析,往往被认为是结构性的价格问题;后一种则往往是一种货币现象,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价格问题,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较多情况下是指后一种。
但是,前一种与后一种也有相互作用举个例子:
食品价格不变,房子涨了,可以被理解为前一种情况;而在房子涨了之后,食品价格又跟着涨上来了,看上去似乎是房子与食品的兑换比率又发生的变化,而从结果看,两种商品价格都涨了,其实就已经有第二种情况的因素了。所以,短期看,只有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不像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这一段时间这种商品价格涨了,过了一段那种商品的价格又涨了,表面看好像都只是“结构性”的“部分”的物价上涨,实际总体物价水平,也已经涨上来了,第二种情况已经出现了。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一种商品兑换另一种商品的比例的变化,绝对不仅仅代表结构问题,而主要的是平均分配的问题,比如粮食总是面临兑换电子商品增加,而又总是面临兑换劳务商品减少。这个主要由我的价格第一规律说明,
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5-06-22-18904.htm
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因此而上涨,且降低总量与上涨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互动规律,亦称价格第一规律。该规律决定四种价格现象:
﹝一﹞凡长期发展较慢的部门﹝以生产和管理技术更新速度为依据﹞,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如农业、手工业、建筑业。这是由于发展快的部门不断将多创造的价值无偿送给它们的结果。尽管这些部门的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提高的速度相对较小,其交“公”的价值小于“公家”分给它们的价值,所以其价格只能上涨。
﹝二﹞凡生产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其价格在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高。如火箭、理发的价格在中国比在美国低。这是因为其它部门的生产率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较高,它们向这些部门无偿提供的价值更多。
﹝三﹞随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不断上涨。如我们的工资现在比过去高。尽管人们支出的活劳动还是以前那么多,但是现在的平均生产率较以前高,创造的价值较以前多,所以人们的工资要不断上涨。
﹝四﹞同样的劳务消耗所挣的报酬,在落后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如美国的工资比中国高。这是因为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平均生产率较高,创造的价值更多,从而更多的价值形成人们的工资。
何为率速度呢?它是指某种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率。这样如果基期正常,那么当商品量的率速度大于货币量的率速度时,物价才会降低,否则,物价上涨。这就是说如果商品量和货币量的率速度一样(假设二者的流通速度都不变),则物价不变。
变化率就变化率嘛,搞什么新名词“率速度”?除了把自己的东西搞得神秘莫测,让别人乱猜外,有什么好处?
“这样如果基期正常,那么当商品量的率速度大于货币量的率速度时,物价才会降低,否则,物价上涨。这就是说如果商品量和货币量的率速度一样(假设二者的流通速度都不变),则物价不变。” 你这个所谓的创新,宏观经济学里的货币数量论,就已经有了,而且你的还不全。没有人家考虑全面。自己去看看吧。
不要开口就是人家不懂,也许“相对价格”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就像“公平与效率”一样,它们连语法逻辑都没有通过,但是经济学中将它们当作矛盾的正反面。
那你就告诉我什么是相对价格不就得了。
率速度这个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有?欺负我太了解西经啊?不要以为那个定义看起来到处都有,马克思那儿也有,但是明确定义和没有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我借用这个概念阐述了下面规律,经典理论做到了吗?
+++++++++++++++
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因此而上涨,且降低总量与上涨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互动规律,亦称价格第一规律。该规律决定四种价格现象:
﹝一﹞凡长期发展较慢的部门﹝以生产和管理技术更新速度为依据﹞,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如农业、手工业、建筑业。这是由于发展快的部门不断将多创造的价值无偿送给它们的结果。尽管这些部门的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提高的速度相对较小,其交“公”的价值小于“公家”分给它们的价值,所以其价格只能上涨。
﹝二﹞凡生产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其价格在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高。如火箭、理发的价格在中国比在美国低。这是因为其它部门的生产率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较高,它们向这些部门无偿提供的价值更多。
﹝三﹞随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不断上涨。如我们的工资现在比过去高。尽管人们支出的活劳动还是以前那么多,但是现在的平均生产率较以前高,创造的价值较以前多,所以人们的工资要不断上涨。
﹝四﹞同样的劳务消耗所挣的报酬,在落后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如美国的工资比中国高。这是因为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平均生产率较高,创造的价值更多,从而更多的价值形成人们的工资。
你问的前提是“供求平衡”,要知道供给量和需求量与货币量是密切相关的。经典考察货币量与价格的关系时是以供给量不变为前提的(暗含增加的货币只增加需求),但是这个假设在局部可以成立,而在宏观上不成立。比如房产商增加贷款,他们不会炒房,而是建房。炒房不会增加房子供给,可是建房一定会增加房子供给。同样,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也会做很多事,并非仅仅买商品,从而只增加需求。
正好相反,货币量增加,在局部和短期对供给有影响,在长期不影响供给,不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只会提高商品的名义价格。
原理并不难理解:所有的商品的价格同比率提升,所有经济主体的决策不变,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也不变;但是由于货币量增加了,商品的名义价格提高--用您的话说,在“整体长期”,货币只是物物交换的中介,货币量增加或减少,只影响商品的名义价格不影响实际价格;供求的平衡维持,货币量的增长只是同比例提升了商品的名义价格。
这就是在长期有货币量的稳定增长来解释,物价的持续普遍提高。
上述观点,不是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不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而是一个普遍共识,用你自己的话说:“是已经实证证明”了的。关于这些实证数据,和经验分析,你完全可以看看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等人的货币计量分析资料。
主流经济学不能解释物价的持续的稳定的增长,是我的观点,而非其他人的观点。在考察货币、商品、商品价格三者间的关系时我们得建立一个动态概念——我称之为“率速度”(此时假设商品品质不变)。一个描述动态的概念都没有,主流经济学想解释好动态经济现象,没门!
何为率速度呢?它是指某种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率。这样如果基期正常,那么当商品量的率速度大于货币量的率速度时,物价才会降低,否则,物价上涨。这就是说如果商品量和货币量的率速度一样(假设二者的流通速度都不变),则物价不变。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只有二者的率速度不同时价格才会变化,而非什么需求增加价格就变,或供给增加价格就变。
你所创造的率速度,经济学中有这个概念:数学表示是:(dx/dt)/x,x是要考察的经济指标,t是指时间,(dx/dt)是x关于时间的微分,即单位时间内x的变动量,(dx/dt)/x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变动率。--你看宏观经济学材料时,遇到的d(lnx)/dt,或(lnx)关于时间的微分,指的都是这个。
主流经济学中不但有这个概念,而且比比皆是,这种分析要做:x的动态学。货币理论分析中,这种方法更为常见,高级经济学的模型分析,其基础理论就是这个。
不要急于去批判欠缺什么,还是好好复看一下资料吧。
如果我嘲笑:“ccggqq先生的概念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头规律’,他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能分析什么问题呢”,你觉得好不好笑?
---你的笑话闹得有点太大了。要研究,首先需要学习和了解一下,不学习不了解,也没关系,但是你学都没有学过,就说人家“没有”--就不好了。
我看到些经济学家总说提高利息可以减少货币量,从而抑制物价,我就好笑,笑他们连经典理论的静态原理都没有学好,居然还混上教授。他们凭什么肯定货币的改变只是改变商品需求,不改变商品的供给?
这不是哪位教授的观点,而是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学的基础理论,提高利率,作用在于抑制存款创造,减少货币供给量。
--这个理论是金融分析的基础理论:“存款创造和货币乘数”--提醒一下,这是个描述性的常识,不是哪个学派哪些学者的理论。
--人家没什么好笑,你自己没有看最基本的材料,就在那里发笑,倒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说实话,不是笑话你:宏观问题和货币问题,没有宏观经济学常识、没有货币理论常识,也不是不可以分析,但是,要想批判人家的理论和说法,你至少要了解点常识。
你闹的笑话,我要想嘲笑你,都笑不过来,不过太低级了,我没这个兴趣跟你去玩,但是,真心劝你,如果真对这个问题有兴趣,还是先去翻看一下材料--对了,你不是大学毕业吗?这方面的基础常识没有学过吗?
本人认为;物价上涨,肯定与“供求”有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更为如此。
“资本主义”就是靠这个“杠杆”来发展“资本”的。他们就可以在这种经济“杠杆”进行投机倒把,广大其非法所得。本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人吃人”的变态。本人提倡“计划经济”,人们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 少了,就多生产一点,什么多了就下调一点。这样就能使人民的生活稳步向前。社会才能做到真正地“和谐”。
我认为诡辩不是学术。
一,我是反复强调货币量的改变要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实在反复强调货币、商品、价格三者间的关系,这是三体运动,而非二体运动。我本来就是批判“所有经济主体的决策不变,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也不变”这之类假设的,你干嘛还强调这些假设,批判我不懂这些假设?
二、名利价格和实际价格的确是主流脱困时常用的概念,但是我听不懂,以后不要用这些概念跟我谈,也算是对我的一种尊重吧。我绝不想跑题去讨论它们。
三、率速度这个概念在马经和西经的确都有,但是这不能说明什么。我是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动态经济学,而经典没有。比如我的价格曲线一定是有时间坐标的,而经典的绝大多数没有;比如我在考察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时我就一定用这个概念,经典没有。很多东西前人只是涉及到,提到过,但是那不标明他们研究了这个。研究和没有研究是两码事。我的价格第一运动规律就是靠率速度这个概念得出的,但是我在该规律中就不使用这个概念描述,为什么?因为我研究了,我知道其中的微妙差异。不要讲吴承恩研究了手机和卫星,他只是提到手机和卫星。至少“速度”二字没有在经典那儿出现。
(dx/dt)/x我看不懂,是不是有误?dx/dt才是率速度,dx是某种量的变化率。
四,我是明确说“商品供给不变”假设在金融理论中成立的,在经济的“整体长期”中不成立,因为货币可以增加生产,是凯恩斯乘数。并且为了说明这点还将“率速度”搬来了,指出货币、商品、价格三体的相互变化可以由率速度统一说明(就差点没有说不需要金融、宏观、货币等等分类),不需要那些假设,你还强调金融、宏观、货币干嘛?强调(dx/dt)/x干嘛?你们教授们在宏观经济领域直接照搬了金融理论的原理,这是事实麻。
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增减货币不一定导致通胀和紧缩,或增减利息不一定导致通胀和紧缩。你接受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不接受就讲理由。至于谁谁在那儿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不能说不是问题,但是那些问题在这里不重要。
我们来这儿不是为输赢,也不是为了地位和职称。诡辩还是留给政客吧。
我认为诡辩不是学术。
一,我是反复强调货币量的改变要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实在反复强调货币、商品、价格三者间的关系,这是三体运动,而非二体运动。我本来就是批判“所有经济主体的决策不变,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也不变”这之类假设的,你干嘛还强调这些假设,批判我不懂这些假设?
二、名利价格和实际价格的确是主流脱困时常用的概念,但是我听不懂,以后不要用这些概念跟我谈,也算是对我的一种尊重吧。我绝不想跑题去讨论它们。
三、率速度这个概念在马经和西经的确都有,但是这不能说明什么。我是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动态经济学,而经典没有。比如我的价格曲线一定是有时间坐标的,而经典的绝大多数没有;比如我在考察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时我就一定用这个概念,经典没有。很多东西前人只是涉及到,提到过,但是那不标明他们研究了这个。研究和没有研究是两码事。我的价格第一运动规律就是靠率速度这个概念得出的,但是我在该规律中就不使用这个概念描述,为什么?因为我研究了,我知道其中的微妙差异。不要讲吴承恩研究了手机和卫星,他只是提到手机和卫星。至少“速度”二字没有在经典那儿出现。
(dx/dt)/x我看不懂,是不是有误?dx/dt才是率速度,dx是某种量的变化率。
四,我是明确说“商品供给不变”假设在金融理论中成立的,在经济的“整体长期”中不成立,因为货币可以增加生产,是凯恩斯乘数。并且为了说明这点还将“率速度”搬来了,指出货币、商品、价格三体的相互变化可以由率速度统一说明(就差点没有说不需要金融、宏观、货币等等分类),不需要那些假设,你还强调金融、宏观、货币干嘛?强调(dx/dt)/x干嘛?你们教授们在宏观经济领域直接照搬了金融理论的原理,这是事实麻。
是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名义价格就是说这个商品值多少钱;实际价格就是说这个商品可以换得多少量的其商品
--我真的不是不尊重你,但是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是讨论宏观问题和货币问题的基础。不提这两个概念所关联的正你所说的“商品、价格和货币之间的关系”。
--你听不懂不是理由,建议你好好看看,这不是我发明的概念,而是常识--你上大学时应该学过。
你不是看不懂,而是看错了。dx/dt是一个导数表示,是单位时间内的变动量,用它除以x自身,得出的(dx/dt)/x才是单位时间内x的变动率。
--不知道你的经典是指什么范围,这个概念在初级教科书上就有,表述的正是你那个“率速度”--研究货币理论的经典理论,如货币主义等,都有这个概念,其意义相当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
你居然问题强调率速度干嘛--是你在强调这个概念,而且批判主流经济学中没有这个概念,我提醒一下:不知道别乱说,人家有,而且很常见--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让你出丑,而是告诉你和其他人,不要这样看待其他理论,避免误解人家由于没有这个概念而解释不了你所提到的问题。
另外,宏观经济学,又称货币经济学,是货币银行、宏观金融学的理论跟这一部分理论的核心原理和基本知识是重复的,在国外是同一门课,在国内分成两门课,是由于金融学需要强调一些实务知识--没有谁照搬谁的问题。
看清楚我的发言,我不想跟你诡辩,但是,希望你能严谨一点;我也不想跟你卖弄(与你反复强调自己发明的“规律”)不同,我从没有用过任何自己的概念或者高级经济学中的偏僻概念。
--可能让你不太舒服的是,我过于强调逻辑了,这不是为了战胜你,而是我认为,在逻辑上在细节上,不够严谨,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往往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