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迷失在文字的密林
文字是演化的产物,那些简单的笔画组合起来,谁能成想,几千年下来,山壑纵横,气象万千,竟都能埋伏其中。
文字的魔力足以吸摄人一辈子,我不可救药地掉入了其中。
我想提一下“文革”,它对中文的毒化和破坏几乎是致命的————不幸的是我自己恰恰是在这个环境里熏陶成长起来的,那些语言缺陷(其实是思维缺陷的表现)简直如附骨之蛆,无法摆脱。
我对文字的认识很晚,我不能忘记我第一次接触中国古诗的情景,已经是小学五年级了吧,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首诗,我才发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丽的文字!那是大概十三岁了————不要笑话,我曾经经历了那个在精神上非常贫瘠、非常可怜的时代!
我开始了阅读,直入千岩万壑,不思归路。
大学时代和以后,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听过文科老师的课,除了政治。也很少和同学交流文字方面的经验————我的朋友几乎都是数学的或理科的,对人文方面兴趣有限。除了写笔记和写信,没有写过任何文章。
可以说,我一直在自己教育自己,随兴读书,随分理解,只想寻找一种思想、一种文字。
2 写给自己的文字
我唯一的好习惯就是写读书笔记,从大学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积攒了一摞摞的十几本,全是那种硬皮的。笔记格式也有特点,按一二三四等编成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又按1234等一条条写,这都是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学的,属于块状结构,写起来方便,看起来简洁。
我的字迹大而有力,每页纸只能写十二三行,字体是很糟糕的。
这可能是我最珍贵的东西了。漂来漂去,大学时期的书几乎都散失了,曾经聚合在一起的朋友们也大部分走失了,这些笔记却一直留在身边。闲的时候回头翻翻,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特别是想起夜深人静,趴在宿舍床上奋笔疾书的情景,不觉莞尔。
这些天真幼稚的思想都是从石头里打出来的火,零零星星的,却竟然慢慢烧了起来,现在几乎是不可遏止地把我裹在了当中,抽身不得。
直到这时,我的文字还都是完全写给自己的,如果没有博客,我可能还会把那种状态继续下去。
3 文字也会寂寞吗?
有些文字一直是寂寞的,甚至是寂天寞地,它属于天地。我的文字却一直是属于自己的,我已经习惯了体味那种“寂寞的欢娱”。
几年前,朋友撺掇我上网,看着看着,忽然就有了一种表达的欲望,敲下了平生第一篇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搜狐开博快两年了,我不敢透漏自己的真名实姓,直到现在,周围的朋友还都一点不知道。
原以为这片田地会长满野草,荒芜下去的。
可是,我的世界却忽然开阔了,我进入了“三人世界”,遥远的地方竟然可以有如此靠近的心灵————我知道了,我的文字属于他们。
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