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韦大林
[摘要]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活动是创造历史的本源性、主导性力量,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都最终体现在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上,落实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当前,特别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认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发生在人类历史上,其规律都服从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然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前,对唯物史观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唯物史观就是把生产力理解为推动历史进步的本源性力量,生产力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成了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人只是它们的附属物、只是一种人格化的经济范畴。人也就成为历史借以解决(通过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工具。因此,人类历史就被简单地理解为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被简单地理解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而人的活动也被简单地理解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的理论根源即在于此。
马克思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的活动就是人创造历史的主体性活动、即超生物性自主自由的“对象性的活动”(马克思语)。就是人类不断争取自由解放、实现全面发展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因此,人类历史就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性生成构建的历史,是人与人的世界相互生成创造的历史。
由于人只能在由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提供的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历史活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归根结底,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制约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但是,无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都不可能离开人的活动而存在并自行发生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改变都不过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主体性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而已,人的主体性活动才是创造历史的本源性、主导性力量。由于生产力最直接最充分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活动,因而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从根本上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在人类历史的一些特定阶段出现的阶级对立、经济危机、战争屠杀、集权专制、偶像崇拜、宗教迷狂等与人的主体性相对立的经济、社会和精神的异化现象,都将随着人认识改造自然、社会的主体性活动不断深化完善而被人类克服。人的主体性活动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通过人的主体性活动推动了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反过来,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又为人的主体性活动,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都最终体现在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上,落实在人的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上,落实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
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一个与人的主体性活动息息相关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其中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被包含在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之内,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马克思特别强调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为了给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找到一条现实的科学的道路,而绝不是要抹杀人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性作用。
当前,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认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限于篇幅,且对先进生产力(包括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简要概括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一、劳动者素质、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
二、工具、工艺的不断改进更新。
三、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四、社会、市场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制度、体制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
六、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规律:
一、自由、理性、多元、宽容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环境的形成。
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各学科、学派的交叉交流和系统集成。
四、长期积累、一朝顿悟,大胆猜想、反复求证,不怕孤立、不怕失败。
五、以基础研究为先导不断开发应用技术。
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
七、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和规范运行。
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汇聚和使用制度的建立。
九、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十、国家和社会在政策、制度和投入等方面对科技创新引导、保护、支持和激励体系的建立。
十一、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
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
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从依附于人、依赖于物到独立自由。
五、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保护。
六、人格、人的自由和各项社会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
七、人的潜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本文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
联系电话:0551-2606692(办)
0551-3649471(宅)
邮 编:230001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200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