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康老师
ACADEMIC POSITION
- Assistant Professor,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ug 2012 - Aug 2013
- Associate Professor (tenure track/untenured),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p 2013 - present
EDUCATION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Champaign, IL USA Ph.D. Economics, Aug 2012
- Wuhan University, Wuhan, China M.A. Economics, July 2004
- Wuhan University, Wuhan, China B.A. Economics and B.S. Mathematics, July 2001
RESEARCH INTERESTS
Game theory, bargaining, mechanism design
问答汇总:
Q1:坛友mongk2000:
我发觉学习了博弈论书,要写出一篇论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能否谈谈如何能够越过这道坎
A1:
如果只看书,应该是写不出论文的。需要从读文献开始,结合经济学直觉,寻找未解决的问题。
Q2:坛友大仙儿9:
荣老师您好:
我是中央财经大学大一的学生,专业是资产评估,但我对博弈论非常感兴趣,现在正在看耶鲁的博弈论公开课,请问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的博弈论教材或著作适合初学者阅读的?
谢谢老师
A2:
以我个人经验,比较好的入门级的博弈论书籍包括吉本斯的《博弈论基础》,以及杜塔的《策略与博弈》,前者条理很清楚,但比较理论,后者比较应用,读起来有趣易懂。
Q3:坛友rabbit610289:
博弈论中,当博弈双方在利益诉求达成一致时,则可以进行合作,当利益诉求不一致时,合作失败,双方回到原点重新博弈。请问,这在现实的ZF合作中可能发生吗?
A3:
首先博弈论中,通常是假设双方博弈失败后,不会重新博弈,如果能够重新博弈的话,这样的选项的存在会影响到双方的博弈行为。
现实应该是会复杂很多的,很难说双方能重新回到原点进行博弈,譬如,现实中博弈双方往往有着私人信息,并且在博弈的过程中,会伴随着某种程度信息的披露,所以,就算双方未达成一致,表面上双方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博弈,大家所持有的信息和以前未必一致了。
Q4:坛友三沙市新居民:
依据博弈论,东海博弈将要走向何方?底线在哪里?
A4:
博弈论或许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但我不觉得博弈论能对复杂现实问题有多好的预测作用。
Q5:坛友liaoqiumin:
请问荣老师,资源大国与发达国家能源进口国之间的价格博弈如何理解?
这里的买方自己本身也有资源,只是开采成本比较高。而卖方不知道买方的成本,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吧?
卖方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制定价格,使得利润化,同时价格不会太高,买方不会选择自己开采?
A5:
如果买方自己开采的成本是私人信息的话,那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关于卖方的定价,我觉得正如你自己所说,卖方的价格应该足够高,但是刚好使得买方不会选择自己去开采。当然这里的问题是,卖方不知道买方开采成本具体多少,而买方可以声称自己低成本以获的低价,我不知道能有什么样的现实上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个博弈可以看成是一个一方具有不完全信息的讨价还价博弈,卖方的定价策略取决于具体讨价还价的形式(譬如,是每一期卖方给买方一个报价,买方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还是大家轮流报价,等等。。。)
另外,我觉得,能源进口国选择不开采本国能源不仅仅是开采成本高的原因,也有国家战略的因素,把资源留给后代带来的价值比现在开采所带来的价值更高。
Q6:坛友analysismath:
请问荣康老师,在Mechanism Design里,什么时候Revelation Principle不适用?当Revelation Principle不适用时,我们如何研究最优机制呢?谢谢!
A6:
这个问题很好,和一些朋友探讨之后,我的理解如下。首先,我们知道,显示原理(Revelation Principle)是说,任何一个机制的均衡结果可以通过某一个说真话的直接机制实现,从而显示原理可以让机制设计者只需要考虑说真话的直接机制。我觉得,如果机制设计者所面临的,或者所能选择的机制不是所有的机制的时候,那么显示原理可能不再适用,因为,某个机制的均衡结果可能需要一个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某个说真话的直接机制来实现。显示原理不成立的时候,如何研究最优机制?我的理解是,既然显示原理不成立的时候,往往是人们要研究某种特定类型的机制的时候,那么,不妨直接求出这些机制的均衡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的最优机制。除此,我想不到更好的一般的办法。
Q7:坛友文安少年:
老师 博弈论要怎么学 从哪本书开始啊 请老师推荐几本书吧!!!!!!!!
A7:
这是我刚才所提到的:以我个人经验,比较好的入门级的博弈论书籍包括吉本斯的《博弈论基础》,以及杜塔的《策略与博弈》,前者条理很清楚,但比较理论,后者比较应用,读起来有趣易懂。
除此外,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还有Dixit和Skeath的《策略博弈》都可以做为入门读的博弈论的书。
Q8:坛友玄一无相:
1,教科书(MWG、varian)上理性人假设,一般都是建立在完备性、传递性基础上,而一些研究认为这并不是必须的,我看过不少文章认为建立在一致性基础上就是合适的,那现代经济学主流观点如何考虑更严苛假设的合适性呢?(比如一般显示性弱公理是可以成立的,显示性强公理却受到很多争议,而这又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2,发展期望效用理论需要用到独立性定理,但是这同样受到很多争议,但是我也发现这也是当前经济学建模最基本假设之一,如何考虑这个问题。我也看到目前研究比较火热的博弈论、有限理性视角的理性人假设,请问这些有没有撼动传统一般选择理论中的假设?或者一般选择理论目前有没有新的发展。
3,从Bentham和Mill的效用化源头 ——smith的自利——偏好设定与表达——非合作博弈与有限理性,是否可认为经济学界对行为人理性的假定沿着这个路径?
非常感谢!
A8:
这些问题都很大。
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独立性公理,是有争议的,但这不妨碍期望效用现在依然成为主流的效用理论,一个部分原因是因为期望效用简单,具有良好的线性性质,这使得问题处理起来方便很多。
关于有限理性,我所看到和我所能预见的是,有限理性的假设如今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已经很多了,这是一个方向,但并不代表人们会完全摒弃完全理性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