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机出来的货币是如何投入流通体系的:
直接投放:
①新印的钞票,首先成为ZF的收入,再经过ZF购买后进入流通领域;
②央行用新印的钞票回购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据,对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再贴现,以及偿付外债;
③在由国际收支产生的货币兑换行为中,央行用新印的钞票购买外汇;
(注,以上行为并非全部采用印钞手段进行)
信贷投放:
央行将新印的钞票存放到商业银行(具体是从央行的发行库存放到商行的业务库),直接增加基础货币,然后通过信贷方式流入社会。但因为是贷出去的纸币,那些钱最终还是要回笼的,这只是ZF调控经济,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方式。
W+K(阝+讠)+R=I+C
W—工资 K-(资本存量,就是商业银行前期发行的货币) 阝-资本存量的折旧或者成本回收 讠-资本利息 R-回收资本存量以及偿还利息以后的利润 C+I是货币支出,也是货币供给,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围绕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动态均衡运转的
因此印钞机与商业银行才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切秘密:
货币经济就是以实际劳动为基础设计出来的强迫社会秩序的经济 ,以劳动时间剥削为基础,以货币增殖为媒介 的剥削经济
1,资本主义之所以运行的基础在于货币增殖,如果货币不能得到增殖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国民收入账户(最典型的是gdp)将会趋于最大值而不能够再增加。这些发现来自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将总量利润或总量关系与相对价格理论彻底抽离,将收入分配与技术关系彻底抽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均衡的基础上揭示出资金运动规律 (我之前的导师马列光曾经发现了市场经济的资金运动规律-嘀变规律 ,到了今天我才知道得以发现此规律的理论源泉正是马克思的二重学说)
2,马克思的理论是彻底抛弃了重商主义思维的,那么货币增殖要以什么为基础,要以人的行为或者劳动为基础 ,失去实际劳动为载体的劳动价值论都是虚幻的。
3,价值代表着无差别的人类行为,价格只是度量转移价值数量的大小,只要在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当的动态均衡情况下(W+K(阝+讠)+R=I+C),商品的价格才趋近与价值(总量价格=总量价值,运用王志国的线性迭代模型可以破解两总量恒等的价值转型百年难题),如果发生大面积经济波动,才会产生垄断价格导致价值在部门之间互相转移,而在长期的规律性数据下,没有哪个部门可以形成不以实际劳动为基础的长期垄断价格,只要在充分的市场经济竞争下,没有哪个部门可以形成不以劳动者行为为基础的垄断价格,包括唱片公司部门,服务业部门,唱片公司下的歌手,服务业部门下的服务员都是以本部门的实际劳动为基础的,而不是你所说的虚拟社会价值,本部门的高额利润与工资不以本部门的劳动为基础而形成长期垄断价格。某些人就是坚信认为市场经济的根在于稀缺资源条件下最优配置资源,这些市场教就是坚信技术分析就是一切,收入分配也是来源于技术分析的,西方的经济学家号称是最重视技术进步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最不重视技术进步的,而且的严重的混淆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生产一般。
马克思的逻辑并不是某些人说的仅仅围绕所谓剩余价值的剥削问题展开那么简单。我倒认为马克思的天才思维 倒不是建立在揭示出资本主义利润真正来源的基础上的(即总量利润与总量剩余劳动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货币价格恒等),就是说马克思经济学伟大之处绝非仅仅想要阐述剥削问题。首先我一定是承认:在资本作为一种支配劳动的货币值(社会关系)的基础上 , 利润绝对是来自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但这个剥削问题并不是关键,资本家剥削了工人也并不代表资本家十恶不赦 ,这不涉及任何道德因素,而是一种体制因素
新古典瓦尔拉斯均衡里面,把生产资料这种代表人类技术进步的物资视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不是人类生产的
首先,人类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在于人类可以运用发达的大脑和双手创造出生产资料以及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 ,每当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创造出来就是意味着技术进步,而新古典经济学最致命的逻辑错误就在于它把这种代表人类技术进步的生产资料看成是一种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给定的生产要素,这种巨大的逻辑漏洞表现在根据给定的多种生产要素(包括多种给定的机器,劳动,土地等等)以及边际效用递减假设下 运用布罗沃不动点定理 建立的完全排除时间以及技术进步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这种瓦尔拉斯模型最大的缺陷在于生产资料是给定的而不是由人类生产出来的并代表着技术进步,因此建立在此模型基础上根本就解释不了利润的来源,新古典的利润实际上是资本的租金,完全建立在静态的基础上运用技术分析来解释收入分配,也完全混淆了生产一般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
正是在新古典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的基础上才诞生了反对新古典理论的经济学派-- 以罗宾逊 斯拉法为领袖的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不同的是,新剑桥学派加入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函数以及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函数(从马克思的二部门模型得到了其实),想把代表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加入进来以解释技术进步以及分析出资本主义的利润来源 想要建立一种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的动态相互作用的动态模型 ,揭示出资本品部门的利润来自于资本品的剩余产品,消费品部门的利润来自于消费品的剩余产品,但是建立这个抽象的二部门实物模型之后,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却发现这种模型根本就不能做比较静态分析,只能建立在假设技术不变的稳定状态增长模型基础上 因为只要把生产资料当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形式就不能够容纳技术不变的稳定状态分析,而会打烂原来的稳定状态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以及资本的价值量,从而根本无从分析收入分配,更加解释不了利润的来源。因此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照样是一个排除了时间的静态均衡分析(因为一旦进入到有时间的非稳定状态增长模型就会发生相对价格变动从而根本无从分析出收入分配的过程以及利润的来源)。
所以说新古典经济学家非常重视技术进步与稀缺资源配置,但是它们的模型是完全排除时间推移与技术进步的模型,一演化到动态就会发生致命的逻辑错误。他们喜欢技术,但是模型里完全看不到技术进步的影子。
想要真正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研究收入分配,想要完全抽象掉技术进步完全研究资金运动规律,就必须把总量关系与相对价格关系彻底抽离,把收入分配与技术关系彻底抽离,这正是来源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资本主义就是技术进步的动态条件下演化收入分配的,收入分配与技术关系不是完全无关,但是是彻底抽离的,因为市场经济,从地方ZF,到企业都关心的是总量的收入分配,关心的是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的价值的增殖,虽然资本家追寻的都是一种账面符号,但是他们很多时候都会勇于去革新技术,因为他们面临着本部门其他厂商的竞争,于是可以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将更多价值量从其他厂商中转移过来。
市场经济真的是强调物对人的满足,那房价为什么会飙涨让人们房子都住不起,为什么物价会疯涨,为什么会有国际大宗资产商品的价格上升(许多价格上升的资源并不稀缺),这样人民要买房享受更好的物资就得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自己的工作量,这分明表明,价格就代表货币进行支配人行为的社会关系,根本不是人与物的满足关系,所谓的电影行业强调技术也是为了赚钱,如果赚不到钱不会有人革新技术。
W+K(阝+讠)+R=I+C 只有货币速度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使得经济单位存在货币利润的时候,才会使得行业内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互相抢夺价值量而革新技术,如果相反,在衰退时期,厂商全部压缩产能不干了,还通常会使资金打入楼市股市,让更多的人买不起房子。
正是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才发现市场经济根本就不是为了配置资源的,而是希望通过货币符号去控制人行为的社会关系!
一个线性迭代模型,可以破解价值转型百年难题:
照目前的经济理论发展态势来看,西方经济学派依旧处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斗争过程,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由于无法逻辑一致性的攻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是便找资本论第三卷的价值转型问题的漏洞来做文章,想以此逻辑漏洞彻底颠覆马克思经济学。然而价值转型过程中两总量关系在数理转换的基础上不成立的观点是错误的,价值转型不但是历史的,逻辑的,而且是数理的,可以做纯数理变换,从而更进一步的贯彻马克思第一卷的逻辑,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做出逻辑上数理上无懈可击的维护,我很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与大家分享,一起捍卫马克思的文化硕果
建立价值转型数量转换模型 首先必须根据马克思的原有定义设置模型,不能够有的价值定义 首先将价值这种总量关系与相对价格以及技术分析关系彻底抽离而仅仅只是联系到劳动时间这种纯粹的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不管同一劳动时间生产的具体物质商品数量的多与少,只要联系到相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总量就是恒定的,将价值联系到劳动时间这种纯粹的社会关系而与技术因素无关这是建立起此模型的基础与关键。
设置单位劳动时间所产生的价值量为w ,赋予单位劳动时间以货币单位 g ,因此单位劳动时间所产生的货币价值为W=g*w
∑i(aji + c ji)Wj k
Lk=∑i Lik*Qi =∑i(∑j(aji + cji)Wjk)Qi
单位商品的人工消费价值Vik 以及总消费价值Vk :
Vik =∑jcji Wjk Vk=∑i∑j cji*Wjk*Qi
单位商品i商品的成本价格Kit 和总成本 Kt:
Kit =∑j(aji +cji)Pjt
Kt = ∑iKit*Qi=∑i(∑j(aji+cji)Pjt))Qi
单位i商品的全部预付资本Fit=∑j(bji1+bji2)Pjt +bi3
Ft=∑iFit*Qi=∑i(∑j(bji1+bji2)Pjt+bi3))Qi
系统内所有商品的平均剩余价值率m· 与平均利润率 s·:
(m·)k=(G-Lk)/Vk (s·)k=(G-Kt)/Ft
开始迭代的过程:
Wi k+1=∑j(aji+cji)Wjk +(G-Lk)1/V*k * Vik
Pi k+1=∑j(aji+cji)Pjt +(G-Kt)1/F*k * Fit
初始条件:Wi0=单位商品i的原始价位;Pi0=WiN ,终止条件:给定误差ξ1、ξ2
LIM k→N∣Wi k+1-Wi k∣≤ξ1 i=1,2,3 ……n
LIM t→N∣Pi t+1 – Pit∣≤ξ2 i=1,2,3 ……n
具体求解过程:A = inv(X' * X) * X' * Y
∑j(qji*Ej0)=0
∑j(qji*Wj0)=Xi
q2i=h2*Xi +h3*q3i +h4*q4i+……hn*qni i=1,2,3……n
q1i=-u2q2i-u3q3i-……-unqni i=1,2,3……n
其中:uj=Ej0/E 1 0 h2=1/(W20-u2*W10) hj=(uj*W10-Wj0)/(W20-u2W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