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节点上,古典增长理论先于后两者,而新古典增长理论要先于新增长理论,并且新增长理论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
在早期的古典经济理论中,斯密、穆勒、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等人都曾涉及到经济增长(或剩余)同资本、劳动力的关系。他们认为,“剩余”的出现引起了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同时构成了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加大了就业规模和社会生产规模。而社会生产规模扩大的直接结果就是剩余的增加,再在更高的起点上重复前一过程。如此反复,从而带功了经济的增长。这也就是经济增长理论基础和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依据。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人均资本增加的储蓄和投资水平的观点。如果技术进步停止,增长就结束。
新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或称“内生技术变革理论”,认为人均实际GDP增长是因为人们在追求利润中所作出的选择。而且,增长可以无限持续下去。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