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规定,
关键词:配额制;纺织品市场;广东纺织工业;机遇、挑战、对策
无配额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对我国纺织业乃至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来说,都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局,广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和出口基地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在纺织贸易自由化回归、新的纺织国际化分工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也必将不可避免。因此,在很多未知变数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和驾奴新的变局相当关键。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又不能盲目乐观,既要重视自己深层次存在的问题,也要了解全球对手的长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无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市场的新特征
1.国际贸易自由化, 纺织品市场出现巨大的调整
通过透视纺织品市场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后配额时代”的近年来,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的增长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生产能力转移和生产外包,而非市场绝对消费量的上升;世界一半以上的服装生产厂家和基地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的差异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资成本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了该转移的发生的根本原因,但由于配额体制存在的限制,这种转移是十分缓慢的。而“无配额时代”的到来即意味着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纺织品市场将根据新规则而进行巨大的调整,这个巨大的有待根据新规则进行重新开发的市场不只存在于发达国家,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配额体制的瓦解将可能会打开发达国家因配额限制而受到保护的纺织品市场,大量增加发展中国家纺织品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低中当纺织品的贸易机会,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市场也将变得进一步开放,其压力主要是来自取发达国家纺织企业的高端产品。正在调整中的新市场,世界各国的主要争夺目标将在发达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和东南亚较高收入的国家以及大的发展中国家内中高收入阶层。
2.出口贸易易遭壁垒围困, 内需加速增长
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国必定会乘势扩大本国的出口,“出口喷井”发生的可能性剧增,导致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则必须运用非歧视的保障措施。依据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协议》规定,各进口国不得再实行歧视性的数量限制,而仅能实行全球配额、提高关税或关税配额等措施,实施期限可长达4年,但进口国企业的申请程序较繁琐,产业损害认定标准也较高。而对进口国来说,提出申请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门槛很低,程序简单,也没有很大成本,一旦申请成功则可实施为期1年的配额限制,对纺织品出口国家形成实际上的贸易壁垒。
出口国贸易受到贸易壁垒的阻碍,国家必须作出政策调整,则容易引致本国对纺织品的需求高潮的出现。统计表明,目前全球最大纺织品消费市场美国的纤维消费量平均每年每人达
1.3企业激烈重组,厂家依然被动
由于长期实行配额的结果,也由于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普遍实行的依照产业链分工的生产贸易模式,参与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供应的国家和厂商一直趋向于不断增加。在取消配额后,市场将会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将面临生死的抉择,中小型生产企业也必定通过重组已形成更大的生产基地。市场重组的核心是进口市场的国际采购商。
即便是在取消配额后,纺织品服装产业依然是买方驱动的产品链。所谓买方驱动的产品链意即大零售商、品牌经销商、贸易商行在建立遍布发展中国家的分散的纺织品,特别是服装的生产网络中起主导作用。在买方驱动的产品链中,核心控制力掌握在控制零售和经销业的零售商、品牌经销商手中。取消配额没有改变纺织服装产品买方驱动的产品链的性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厂家依然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1.4发达国家相对市场饱和,竞争更为激烈
美国、欧盟和日本囊括了世界上80%的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而美欧和日本都属于比较成熟的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短期内扩张的速度十分缓慢。尽管在近10年内,南南贸易发展迅速,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贸易壁垒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在配额取消之后,各国突然释放的生产能力势必会对相对不变的世界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
因此,配额的取消将使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在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业的生产过剩、价格下降、利润空间变小也就在所难免。
1.5共组新型跨国产业链,各国共赢
“后配额”时代一体化进程带来的整体进步,将会使世界纺织服装业出现更大的发展。“后配额”时代将是一个共赢的时代。
发达国家占有世界纺织品服装2/3以上市场份额,拥有先进的研发、制造技术、就近市场和快速反应机制、先进的管理以及国际化经营经验,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拥有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加工能力。因此,在新的世界纺织贸易格局中,必将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新型跨国产业链,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其中或者得到产业发展和提升,或者得到投资的回报、商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福利,从而构造出利益互补和共赢的世界纺织大格局。
2 “后配额时代”广东纺织业面临的机遇
2.1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
配额的取消将为纺织品贸易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配额取消,有利于广东纺织工业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发挥成本和质量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没有配额限制的条件下,各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各国的纺织品企业将获得一个平等的贸易机会,这更能体现出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下确立的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地位。在一个能够体现平等的“游戏规则”下,也将有利于各国之间开展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维护正当权益,共同建立与维护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秩序。而这对于在配额体制下受到不公正待遇最多的广东企业来说,无疑是获得了一个促进发展的大好的机会。
2.2原有市场扩大,开拓新市场的有利商机
广东纺织业是典型的加工外贸型工业,欧美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但由于配额的限制,使广东在纺织品生产上的成本优势不能完全发挥。配额的取消必然有利于广东纺织业扩大原有市场和开拓新市场(看表1②)。
表1:配额取消前后进口占国内需求的比例
| 美国/加拿大(%) | 欧盟(%) | ||
纺织 | 服装 | 纺织 | 服装 | |
之前 | 20.9 | 33.8 | 52.5 | 48.5 |
之后(预测) | 21.5 | 45.0 | 53.0 | 51.0 |
从表1看出,欧美市场对纺织品进口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的空间。此外,由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不再通过数量限制来规范,必将出现许多大的成长的市场。例如收入不断增长的东南亚市场,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高收入群体等。随着这些新兴市场的发展,对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会为广东纺织品服装企业创造机会。
2.3出口成本降低,纺织品服装出口快速增长
多年来,由于配额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要支付相当于10%至30%的关税配额租金,而在国内方面,纺织品配额分配长期存在“寻租”弊端。我国入世以来的实践证明,国外对我配额减少越多,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越快。我国加入WTO后,由于享受配额的阶段性削减,纺织品服装出口稳步增长,2002年、2003年、2004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达到617.7,788.4,46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5.90%,27.63%,36.76%③,按此推算,如果纺织品配额2005年真正全面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必将迎来又一个出口高峰。
从行业看,未来几年出口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05年后纺织服装出口额将保持30%的增速。拉动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15%以上④。
2.4出口税增加有利减少贸易制裁
配额取消后竞争者的增多和竞争的无序势必会导致行业内竞争加剧,使产品、特别是低端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而出口价格的走低不仅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也易引起欧美对我国产品贸易壁垒的如影形随。
而加征出口关税将在短期内增加企业出口成本,企业要消化,只能提高效率,从低附加值出口向高附加值出口提升,这样有助于使整个中国纺织出口摆脱以量取胜的方式,抵制欧美国家对我国贸易限制措施,保证可持续地发展。
2.5利用外资合作实施品牌转移
配额取消后,广东纺织企业应借机积极主动寻求与外资合作。借助外商品牌和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合作吸引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要素,增强自身竞争的能力。虽然广东在吸引外资方面一向具有比较优势,但政策的限制,使广东纺织品贸易未能达到最高水平。随着后配额时代的来临,美国和意大利等国一些大的服装品牌商加大了对中国纺织企业并购的力度。因此,广东一些纺织企业完全可以抓住机遇,与外商合资,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配额取消有利于广东纺织企业实施品牌和产业转移战略。借利用外资的机会,加大技改力度,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3 “后配额时代”广东纺织业面临的挑战
配额取消后的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经历一场重新洗牌的过程,虽然后配额时代总的来说对广东扩大纺织品出口有很大的利好,但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的一支独秀很可能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众矢之的,而且在自由贸易利益需要平均分享的国际呼声下,广东的纺织业也面临着种种的挑战。
3.1出口“井喷式增长”易招贸易摩擦
在配额取消以后,纺织品出口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因而会招致更多的贸易摩擦。2004年第三季,纺织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1.8,比上期上升12.1点,同比上升13.1,景气状况升至两年来的最高位⑤。
另外,中国的纺织品把“价格战”搬到国际市场,从而对世界市场格局产生更深刻的影响,甚至造成长久的裂痕。随着纺织配额的结束,纺织企业纷纷借此机遇添购设备、增加产能,准备在“后配额时代”加快拓展出口市场。
3.2纺织工业竞争力提升动力不足
目前,广东纺织工业升级速度相对较慢,广东企业总体运行质量偏低,一些经济指标甚至低于全国行业平均值。广东纺织工业竞争力提升速度有减慢趋势。长三角地区后来居上,对广东形成强劲挑战。
广东纺织企业创新动力普遍缺乏,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对纺织行业等传统产业不够重视,整个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再者,珠三角纺织工业未能利用先发优势顺势提升,从而掌握营造珠三角与山区、两翼地区形成纺织工业梯度。纺织工业质量、创新发展滞后,仍然依赖成本优势,从当初“两头在外”,变成“三头在外”(两头在外加上外来低工资劳动力资源)。投资环境不够完备,影响全省产业战略布局的调整进程。广东纺织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纺织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二是急功近利缺乏战略眼光;三是优势资源缺乏整合。
3.3出口退税和提高出口税政策调整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特殊性,纺织服装贸易对海关关税的高低非常敏感,纺配虽然取消,而各国之间不同海关关税以及不同的优惠政策仍继续存在。由于广东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负担超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一些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的财力相对不足,使得及时足额退税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不利于广东纺织业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另外,我国政府自设门槛,提高纺织品出口关税,对广东纺织品的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也是有待观察和研究的。
3.4“民工荒”将弱化出口商品成本优势
自去年以来,广东珠三角地区陆续出现民工短缺现象。广东现有的1900多万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该地区缺工最为严重。从目前趋势分析,民工短缺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较旺,企业一时又难以大幅提高工资,因此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东,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
从中长期看,这种状况将可能导致缺工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纺织工业的劳动成本大大增加,从而迫使一些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纺织企业退出本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将使广东纺织出口增速有所回落。据统计,2004年1-7月广东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增长9.2%,比全国22%的增幅低13个百分点;占全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份额也从2003年的26.7%下降到了今年前7个月的19.3%⑥。
3.5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出口影响不可忽视
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升值压力,假若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为汇兑效应,主要是指人民币升值引致的对净进口企业业绩的正面推动和对净出口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
据推算,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各子行业出口的影响为:人民币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和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分别下降15.96%、8.4%和10.3%。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⑦。
3.6粗放型模式增量不增效
广东省纺织工业在过去24年发展所凭借的优越历史条件目前已发生了改变,如果继续坚持“粗放型”发展模式,那么今后的路将愈走愈窄。
多年来,包括广东在内的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走的是一条以廉价劳动力的大量利用静态比较优势的粗放式出口经营模式,这种出口模式导致了我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量的排位远远超过金额的排位的状况,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量不增效、贸易条件恶化的“贫困化增长”的现象。
3.7进口国、竞争对手“合围”中国纺织业
为应对纺织品和服装协议配额的取消,一些主要的采购国对特定国家给予了特殊的优惠减让政策,这就为这些国家带来了竞争的优势,而削弱了我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区域一体化对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影响已日益凸现。
目前主要进口国和竞争对手采取的贸易壁垒有:反倾销调查,现已有墨西哥、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先后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欧盟也在酝酿对我国纺织服装提起包括反倾销在内的限制措施。SAS000社会责任标准、伊斯坦布尔宣言、特别产品保障措施和纺织品保障措施、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美欧市场的变化反映出两类国家或地区在美欧的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得到加强,第一类是美欧周边国家,第二类是低成本供应国。中国作为低成本生产国,在上述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了市场份额,并有所长进。如果既是主要市场的周边国家又是低成本生产国,这样的国家的竞争力是无人可敌的。例如从贸易交货速度来说,位于主要市场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东欧、北非、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就有可能继续保持在欧美的市场份额。
4 “后配额时代”广东纺织业的对策
广东纺织工业正面临世界纺织品市场一体化加速的惊险之旅,应利用后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现有的生产、市场和资讯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有品牌才有出路;同时积极研究即将来临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形势,抢得先机,努力使传统的出口商品增添新的动力。
4.1纺织服装业粗放型应尽快转轨,走产业集群升级之路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转轨已是势在必行,实现发展战略转轨则是广东省纺织工业能否抓住新时期历史机遇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最重要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大重点是: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要在产品的功能、文化品位和生态标准等方面攀上更高台阶;实现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水平的研发能力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创造力达到产业质量的新高度和文化品位的新境界;同时,还要大力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只有这三方面发生了根本转变,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纺织工业集群与广东整个纺织行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也正是基于此,产业集群是否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就与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但目前广东的纺织工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缺陷,在集群内部,企业仍偏重“小而全”,质量和创新能力增长缓慢,产品雷同与同质化突出,支持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学习与创新的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4.2纺织商会“主动设限”,广东应配合利用
目前,纺织品进入“后配额时代”,对于“失序”的焦虑让国内纺织品出口商空前团结,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已呼吁政府配合设立出口价格底线。为纺织出口量增长过快而导致新的贸易壁垒,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配合建立有效的价格协调机制。
我国商务管理部门和纺织协会已经就“自设门槛”的相关事宜磋商和推出各项措施。广东纺织工业应该欢迎这些措施,但是也要具体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配合政府制定的敏感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协议,自我监控企业出口秩序,对易引起进口方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敏感产品,应自觉调控出口量;二是积极利用相关“设限”措施,加快走产业升级,以此为产业转轨的良好机缘。
4.3综合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在贸易自由化带动投资自由化背景下,将有利于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促使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合理的配置,这对广东由一个纺织品贸易的大省转变为一个纺织品贸易的强省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一方面应利用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国际资本特别是产品返销型的跨国公司投资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广东建立生产基地,既有利于加快技术引进和设备改造,推动广东纺织品服装产业升级,又有利于加强与投资国的资本联系,减少投资国与我们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调整对外经济战略,由出口贸易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另外,业内优势纺织工贸企业可以尝试重组和跨国并购,与国际纺织跨国公司和全球采购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按照规模化,国际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一批能直接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并具有自己名牌产品的跨国企业集团,增强广东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开辟多元化市场空间。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与欧成员国加强联系,共同合作,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采用符合欧盟发展思想的措施,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产品,让“销地”变“产地”将是一个解决办法。
4.4打造品牌、引领市场
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意味着纺织服装企业以品牌划分市场的时代,谁掌握品牌优势,市场份额就向谁集中,谁就掌握市场优势,引领市场。“后配额”时代的成功将不再是以生产为导向,而是以消费者愿望实现来体现企业生存的价值。
广东服装行业在参与新一轮的竞争中,在原有的优势并不稳固的情况下,要取得与其他竞争对手共赢的局面,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的服装市场中,广东产品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广东服装要想抬高身价,登上“大雅之堂”与发达国家的商品试比高,就必须树立越来越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4.5努力填补竞争情报战略的缺漏
目前广东大多数企业还未认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竞争当中,拥有情报就是拥有了赢的机会。充分了解对手的优缺点、准确预测对手的竞争策略,及时对当地政府、企业、媒体和民众等各方面一些不利信息进行跟踪、扫描并做出分析预警,对本地企业无论是从自我提升和扩大贸易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进入“无配额时代”各出口国肯定积极备战而且对竞争策略作出多方调整,这对本地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广东纺织企业已难以在成本竞争上取得优势,更应将目光放远,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竞争情报预测。
4.6建立营销渠道,开拓多元化市场
目前纺织品市场呈现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趋势。广东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多数是中小型家族式生产模式,生产处于小规模、低成本状态,但是中小企业独具的特点是其在差异化经营及个性化服务上的充分优势,只要在生产上发挥和利用小批量、多品种、时尚化的特点,可以依托中小型企业开发更细分的市场。与此同时,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不要集中在一个市场,有助于规避风险。另外,广东纺织品出口多半依赖零售商和采购商,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渠道,缺乏自己的营销策略,本地企业急需改变这一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2003-2004) [R].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004.
[2] 陈郁文.2005 年后全球纺织品和服装产业展望 [J ]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研究, 2004年Z1期:124-125
[3] 艾华.“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探析 [J ]. 时代经贸,2004,07:028-035
[4] 孙瑞哲.国际纺织贸易环境的发展变化后配额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J ].纺织信息周刊,
[5]Vicki Rothrock.后配额时代中国大踏步前进 [J ]. 纺织信息周刊,
[6]隆国强.中国应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 [DB/OL]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200404/20040400207105_1.x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7] 陈晓玲.纺配取消对欧盟纺织服装业的冲击[DB/OL]. http://fr.mofcom.gov.cn/article/200404/20040400214774_1.x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8] 冷崇总. 关于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问题的思考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7):8-12
注释:
①数据来源:“纺织业面临五大机遇与三大挑战” [N].经济日报,
②数据来源:Hildegunn Kyvik Nordås “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服装业”[R] .世贸组织,
③数据来源:刘正良/刘厚俊 “后配额时代纺织品服装贸易壁垒与我国对策”[R]. 南京大学商学院,2004(10).
④数据来源:“纺织板块 大机遇即将到来”[DB/OL]http://www.cstz.com/bkfx/200412130006.htm,
⑤数据来源:“广东省企业景气调查” [R]. 广东省统计局,
⑥数据来源:“广东纺织品出口稳步增长,但仍面临四大隐忧” [DB/OL] http://www.cncotton.com/application_news/news_content.asp?news_id=18123%20.
⑦引用自:“2005年纺织行业机会与风险同在”[D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121/074557144t.shtml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
(该文发表在:《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