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周花了一星期时间看完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收益颇多,正好周六的时候遇到一个事情,就现学现卖了,产生一些疑问,请大家释疑。</p><p>一&nbsp; A城隶属于B市,两地相距不足30公里,平常时候旅客来往两地有两种方式。</p><p>1,公交车,4元/人,公交车从车站发车后,不经过A城市区,从外环去B市,B市车站在市中心附近,而A城车站离市区相对较远,需要花费1元坐公交车。且途中要绕道C镇,不过绕路不算太远,多出1-2公里。从B市返回A城时,公交车从A城市区经过。</p><p>2,出租车,6元/人。一般出租车都是在闹市区等候客人,等到3或4人坐满车即可发车,直达B市市中心。比如我吧,出门走五分钟就可以上车。</p><p>公交过去的时候,从A城到B市的往返价格为4.5元/人,那么由于车站位置较偏,切乘客需要多花费1元坐公交车,实际到达B市需要5.5元/人,且时间较长,为出租车的1.5-2倍时间。故在出租车竞争冲击下,尽管油价猛涨,但价格降到4元/人。</p><p>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公交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这里ZF为何不进行保护,允许其从A城发往B市时从A城市中心发车或途径市中心,既方便乘客等车,又有利于公交车发展。毕竟出租车是较高消费方式,不如公交的公益性质强烈。这里是否有从市区到车站的公交车的反对?还是出于其他考虑?</p><p>二&nbsp; 周六时候天降暴雪,数十年罕见。</p><p>从A城前往B市的交通方式如下:</p><p>1,车站禁止公交载客,但公交车仍然在车站外等客。价格保持不变。</p><p>2,出租车集体涨价,价格为15元/人或20元/人。较平时增加了150%以上。</p><p>本人因出租车涨价,故坐市内公交车至车站乘坐公交车从A城前往B市。在路上我想,今天周六,且下暴雪,那么客流量应该相对平时为少,需求绝对减少;但由于汽车来往两地的风险和时间成倍增加,故供给也绝对减少,且供给减少程度超过需求减少程度,故供给相对需求减少。因此出租车涨价的理由可以成立,但出租车司机凭什么喊出15元、甚至20元/人的高价了?这样的价格有多少人愿意接受了?他们是否可以趁这个机会狠狠赚上一笔了?为什么一夜间价格A城司机都喊出了15元/人的价格。在这样一个竞争市场上,出租车司机的价格联盟究竟如何形成?ZF应该如何应对?</p><p>三&nbsp; B市区同样由于大学原因,出租车涨价。但B市区内司机并未串通涨价幅度,主要是靠个人的讨价还价与同时拉几位不同客人,各个谈价获取雪天红利。平时起步价约为8元。我与一陌生人达成拼车联盟后,拦住一已载有两位女性乘客的出租车,与司机达成6元/人的协议。相对平时打车到目的地需要12元而言,我与陌生人、出租车司机其实形成了共赢。</p><p>那我的第三个问题就在于,为什么雪天的时候,乘客容易达成拼车协议,而平常的时候不容易寻找到合适的拼车伙伴?另外,出租车司机有权利在自己车上已有客人的时候,再搭载其他客人吗?</p><p>四&nbsp; 我刚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四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对微观经济学前沿中讲述的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相当感兴趣。 <br/> 我马上要从事销售工作了,希望大家推荐相关的好书。 <br/> 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