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557 0
2008-01-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正当中国许多地区遭受着罕见的暴风雪灾害时,中国股市在28日也同样遭受了“严寒”的打击。尽管外围股市也是一片惨绿,但沪指超过7%的跌幅仍使得中国股市成为亚洲“重灾区”。在“中国熊市即将到来”的舆论声中,花旗银行甚至预测,中国将成为在2008年“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中国股指“还将有更大幅度的下跌”。有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在亚洲区域内仍然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但“最不受青睐”的头衔对中国来说则有些言过其实了。

    大量资金撤离,中国股市08年“最不受青睐”

    刚刚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反弹中感觉到一丝暖意的投资者,本周首个交易日再度被“寒流”所笼罩。28日,沪指从4700点一路下跌至4419点收盘,跌幅高达7.19%。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说,当中国遭遇近十年来最恶劣的暴风雪破坏了交通运输业之后,中国股指“大幅下跌”。报道更援引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分析师欧文的话说,尽管自去年10月16日中国股指飙升至6000点以上的高位后已经下滑了18%,但“现在的市值水平仍然太高了”,“这只是中国牛市最新的一次阵痛,我们还会继续看到股指的大幅下跌”。

    而据美国花旗银行的预测,作为“去年世界表现最佳”的中国资本市场,在今年将成为“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花旗银行分析认为,根据EPFR Global数据显示,海外亚洲基金的撤资规模前所未见,而其中中国资金流出最多,达到了11亿美元。

    据此,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中国股市将首次“超越”韩国和台湾地区,成为亚洲“最为分量不足”的资本市场。

    “中国股市不确定性增加”

    “对于市值的估计主要来源于信心层面,因此中国股市在2008年的不确定正在增加。”从事金融报道的媒体工作者肖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核心股票的价值区间已经开始显现,今年的中国股市仍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肖宾认为,不可否认,中国股市与美股的联动性正在加强,但从亚洲区域来看,倘若全球经济出现问题,最受影响的肯定是印度、中东地区和香港股市,到那时,中国股市肯定不是“最不受青睐”的市场。

    而就个股来讲,西方媒体所指出的“市值过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中国大牛市中所出现的垃圾股身上,“一些股票用几个概念炒作就可以连续拉高,涨停”。而对于中国一些核心股票而言,其2008年的业绩将决定其股票的走势。“以民生银行的股票为例,其盈利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放贷,那么今年房地产的走势就将决定民生银行的市值估计和判断。”因此,现在就对中国股市08年的走向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肖宾同时认为,今年中国股市肯定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毕竟存在奥运会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全球经济是否果真衰退也还是个未知数。中国股市许多问题都是“内生性”的,中国政府的调控方向和政策引导将起到关键作用。(来源:环球时报)

A股减持居首投资亚洲股市基金1周流出47亿美元

    新快报讯花旗研究报告显示,投资亚洲股市基金近几周持续大量撤出,上周更达到创纪录的47亿美元,而投资中国股市的基金更流出逾11亿美元,高居“减持”榜首。上证指数上周累计下跌8.08%,本周一重挫7.19%。香港恒生指数上周累计下跌约0.32%,昨日重挫4.25%。

    花旗的资金流向报告显示,截至上周三(23日)的一周,投资者赎回亚洲基金达47亿美元,创近期金额的天量。该流出金额较去年3月首周,即日圆套息交易拆仓潮爆发一周高出15%。

    而中国股市更成为资金流走重灾区,投资中国的基金单周流出11.2亿美元,位居亚洲地区(除日本外)的第一位;其次是印度,遭净赎回约8.5亿美元,投资香港的基金则净赎回3620万美元。(来源:新快报)

谨防中国股市一夜回到股改前
  

    股灾和雪灾,成为近期中国的两大让人揪心的景观。最近几天的中国股市,出现了一轮近两年少见的快速下跌,特别是昨天的又一次深幅暴跌,已经使中国股市逼近崩盘的边缘。

    分析中国股市出现暴跌的原因,人们通常将其归结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来说,由于人民币还未成为全球性自由流通货币,并且外资进出中国受到严格管制,即使有外资通过各种地上或地下的渠道渗透进入,也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全球性股灾更多地只能说是心理因素,或者说至多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认为骆驼就是这根稻草压垮的,则不能说是符合事实的。

    我们认为,中国股市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局面,只能从中国市场内部找原因。

    中国股市建立以来,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压力,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与这种需求不成比例,市场资金尽管不断增加,但一直无法满足增大更快的融资需求。这直接导致二级市场的股价难以有效上升,甚至出现连绵不绝的熊市。

    2004年推出的“国九条”开始使这种局面出现改观。“国九条”针对当时中国股市出现的弊端,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提出了让投资者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口号,令投资者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其后开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按当时的说法,股权分置是令中国股市难以有效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股改可以将这个顽症化解掉。它的基本思路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协商,由前者给予后者一定的对价补偿,后者取得可以有条件上市流通的资格。因此,股改有一个另外的称呼“全流通”。

    全流通意味着股市流通盘的全面放开,这对市场资金的供需平衡带来了巨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但是,管理部门对市场的这种剧变缺少心理准备,市场的制度建设还基本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当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指数急剧攀高时,管理者采取了与以往并无二致的做法,将大量规模巨大的企业迅速推上市场,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承受力。最近,在大量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已经解禁并进入流通环节,可以在二级市场兑现、获取暴利之机,中国平安又贸然推出数额巨大的再融资方案,终于使市场流动性不堪承受,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暴跌行情

    正是由于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仍然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当股改基本结束,大量上市公司未流通股权开始进入流通市场的时候,如果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将导致股改所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流动性越抽越紧,这种危险性正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在股改完成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解禁股权上市流通已成为必然性,监管部门再也没有理由对其进行限制。大股东在与小股东的博弈中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当股价高企时,面对巨大的财富诱惑,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弃股变现,实现投资增值。以前大股东限于股权不能流通,只得向自己治下的上市公司伸手,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使上市公司沦为其“提款机”,而现在这架“提款机”的功能已经改由整个股票市场来承担了。“大小非”解禁已进入高潮,再加上无休止的融资、再融资,市场哪有招架之力可言?

    我们判断中国股市有回到股改之前的危险性,当然不是认为指数将回到原来的点位,而是说市场正面临着一级市场融资、再融资和二级市场大股东大量抛售解禁股的双重压力,使广大散户投资者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水多了加面,但面多了却难以加水,这是中国股市一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这个问题已经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展开。一直高喊“流动性过剩”的内地资本市场也会出现资金供给相对不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关部门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近期股市已形成灾难性暴跌的阶段,更是必须以向投资者负责、向市场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中国股市一旦回到股改之前,对于市场中的任何一方都将是灾难;发展到极端,投资者固然损失惨重,但有关部门一直努力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目标也将难以顺利实现,股票市场的财富创造功能、发现合理价格的功能和融资功能都将受到重创。(来源:东方早报)

 花旗在中国逆势扩张说明了什么?
  

    谁都知道,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最近非常缺资金。1月15日,花旗银行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净亏损达到惊人的98.3亿美元,为花旗200年来最大季度亏损,超过此前市场最悲观的预期。花旗不得不采取了两个对策:一是裁员。花旗计划裁员4200人以削减开支。有消息人士称,花旗还将裁员1.7万人到2.4万人左右。二是四处引资。为了填补资金缺口,花旗银行宣布的第二轮融资计划总融资额高达145亿美元。

    但就在花旗银行为筹集资金犯愁的时候,它突然一反常态地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1月22日,花旗银行大连分行开业(这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八家分行),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施瑞德在开业典礼上表示:“次贷危机对花旗中国的业务扩张计划没有影响。中国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强劲,花旗在中国发展的投资战略不会改变。”接着,又传出消息,花旗银行控股的日本日兴集团国际战略投资已于近日向“开心人”注入1亿元人民币,未来两年内注资将累计达到3000万—5000万美元。同时,花旗银行也盯住了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它出资100万美元打包给10多家小额信贷机构,让他们在农村放款。

    花旗银行在中国的自救之路,充分显示出它对中国投资机会和投资前景预期的乐观,否则,在亟需资金的情况下,花旗银行对待风险大的投资一定会是保守和谨慎的。事实上,不仅花旗如此,美国一些巨头也在如此动作。汇丰银行在中国开设了首家外资农村金融机构——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2008年,还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开设6至10家分支机构,两至三年内要达到30家左右;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也从入股蓝星开始了在中国的投资之路。

    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美国将出现经济衰退,现在暴露出来的危机也许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危机还没有到来。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美国公司开始在国外寻求投资机会以摆脱困境,而花旗等美国企业巨头积极投资中国,也显现出他们对中国投资前景非常看好。以在中国农村投资开设金融机构为例。中国的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并不看好,因此,纷纷撤出,为外资银行业的进入腾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清华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有1.2亿农民有贷款需求,每年资金缺口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现只能满足60%,农村小企业贷款的满足率仅50%。农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进行融资——商业银行只占农村贷款市场5%的份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至少,无论汇丰银行还是花旗银行,既然他们选择“下乡”,就一定作了详细的评估。

    在国际巨头们不断加大对中国投资力度的时候,我们也不断向外投资,但投资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据统计,2007年,我国花费292亿美元收购海外公司,远远超过了收购中国公司的海外资金(215亿美元)。但几桩大的投资交易到目前为止浮亏甚巨。2007年5月20日,正在筹建中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斥资30亿美元,在每股29.605美元的高点购买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不到10%的股份,目前账面浮亏已高达31%,令“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第一次”广受诟病。值得深思的是,黑石基金在得到中国的投资以后,仍然转而向中国投资,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直接投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每进行一项投资,往往要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充分而翔实的可行性调查,而中投向外投资时候竟然还处在筹建当中。

    次级债危机的继续蔓延,浮现出一些难得的投资机会。但是,没有谁知道次级债影响何时结束,任何抄底行动都可能面临被套牢风险。当熟谙美国经济状况的花旗银行等国际知名巨头将资金投向中国,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这一现象,投资国内或许是最安全、收益最丰厚的选择。如果当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在中国农村走出一片天地,中国的金融机构重新返回是否被动?

    有时候,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就在身边,只是这种机会太容易被忽略。(来源:上海证券报)

    叶檀:不要被假熊市蒙蔽了双眼
        

    如果因为股市的几天暴跌就认定中国股市已经步入熊市,是被最近市场的烟幕弹蒙蔽击中了双眼。

    狂欢的酒盏被撤走,坏消息一桩接一桩,投资者心情与天气一样糟。

    A股市场尽墨,黑色星期一再次摧残股民的信心。与此同时,次贷压力体现在资金流向上,近期,国际资金因为基金赎回压力而离开内地市场,引人注目的是,为了应对物价上涨的紧急情况,政府继续实行紧缩政策。甚至近日雪灾导致的物价上涨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应该保持冷静。中国的市场由此走熊了吗?不可能。次贷危机促成亚洲货币单位浮出水面、促成人民币尽快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目的远未达到。

    1月24号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时说,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为什么说它困难?这种困难还不在经济本身,而在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还有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政府更好地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困难主要在于不确定,在于无法防范。能够确定的风险不是风险,无法确定的不可知的风险才是风险。比如,次贷对中国经济影响究竟有多深?究竟会有多少资金为应付赎回压力回流到欧美?房价会有多大程度的下跌,银行系统是否能够承受?

    笔者从来不认为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如果说熊,也是人造熊市。是为了摆脱周期困挠,而对市场的提前调节。一月份所有投资者全都看好的无风险,一场末路狂奔,招致股市提前挤泡阶段的到来,以避免让所有人言中了奥运节点;二是避免资产泡沫催生通胀。

    如果说中国股市受到国际影响,那么这个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绝不是比周边市场尤其是香港市场暴跌得更厉害。

    原因简单。人民币快速升值一幕正在真实上演。1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7.20关口,中间价为人民币7.1996元,大升69个基点,再度创出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12.645%,08年以来第11次刷新新高,2008年以来升值幅度已经达到1.62%。汇率如此大幅升值,毫无疑问是政府发出的强烈测试信号。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脚步会越来越快,以此对抗全球通胀的影响。

    在众人意料之中的升值,实在是赚钱的好机会,普通投资者却无法参与其中,分享升值红利。通过资本市场分享升值红利的渠道被堵死,金融与地产等最能体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上市公司遭到刻意打压。地产股自不必说,金融股被平安再融资野心与农行上市的雄心拖入谷底。

    除非政府出台疯狂的扩张政策,否则A股市场不至于崩溃。货币的趋势反应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这边货币升值开始启动,那边股市已经陷入暴跌境地,无论哪国的经验都很难说得通。人民币不可能如此脆弱。在东南亚、韩国等地,人民币已经成为实际上的硬通货。在我国的台湾地区,根据台湾银行业主管估计,由于两岸商务观光、文化交流频繁,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看升下,人民币在台湾地下交易猖獗,粗估“台湾拥有三、四百亿以上的人民币”。地下金融业从业者认为这一数据仍然被低估。目前监管层所面临的是,如何让人民币稳步地成为可兑换货币。

    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第一,国际资金近期流入香港市场大增,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市场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增长点。前几天有传说港股直通车今年5月开通,后被有关方面澄清,并无此事。不过资金提前在港布局说明了今年香港市场的机会,这一机会来源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无法绕过香港市场;第二,近期机构与管理层对于大盘股产生分歧,中石油为首的大盘股被抛弃,毫无疑问,正像某些人所说的一样,平安与中石油一样,已经被看成调节股市的现成工具。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危险的不是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A股市场震荡缓慢上行的趋势不会改变,港股市场则是个绝佳的机会——真正的风险是,管理层掌握不住火候,硬生生将市场往熊群里赶,假熊成了真熊;投资者通过金融机构贯于当理财二传手的一帮生手将资金投资于不熟悉除香港以外的海外市场,既承受人民币上升的成本,又要替国内金融机构海外理财交学费。那才是愚不可及。

    注:春节前的大雪阻断了世界上最大人潮的流动,上亿人滞留在车站,过半省拉闸限电,气候未见明显好转。湖南等地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最长的旅客滞留四天,疾病开始流行,垃圾遍地。

    这是明确无误的紧急状态,是一场灾难。希望媒体里少一些各地政府如何救灾的虚招子,而多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播出出行工具的情况,高速公司的开通情况,以及劝阻确难回家者在原地过年,以后补救等等。以下链接是李华芳“小李匪盗”兄的一篇文章,不无裨益。(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7:41: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