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87 0
2014-01-20

18日,我在本论坛建立了政治经济学文库。

几年来,自进入本论坛后,前后发了多个帖子。开始时,因为前几年发的贴不能直接转到文库之中,因而比较麻烦。但18日发现可以直接把自己空间的帖子转到文库之中了,因而就比较方便了。

到目前为止,我的政治经济学文库已经有了28个帖子。这些帖子大体上体现了我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由于淘贴的顺序是随机的,因而28个帖子的排列也是随机的,这对读者了解我的系统观点带来了不便。因此,为了方便阅读,我觉得有必要作一个说明。

从经济研究的角度看,我的人生转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读高中到毕业前后两三年为止,是基础学习阶段,主要是哲学学习与日记写作习惯的形成以及干部工作经验的积累,为工分制与生产队发展规律的发现作了准备;从19767月到1982年这一期间是认识劳权模式(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所有权)的时期;从1983年到1994年期间则是对苏联模式(生产资料公有制+资产所有权)的观察了解与思考阶段。1995年至后则是经济理论系统化与运用阶段。

我把我的理论称之为劳权经济学理论或劳权社会主义理论。

我的理论所以称之为劳权理论,就因为它是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即劳动所有者对劳动所有权要求的理论。这是劳权理论与一切产权理论的根本区别,也是劳权理论与其它关于阐明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理论(例刘吉的劳动社会主义理论,巫继学的自主劳动理论等等)的区别所在。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其特殊的发展要求,主要是对劳动所有者生产主体地位及劳动所有权利益要求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劳权理论形成的必要前提。一旦认识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的发展要求,那么,我们也就从根本上知道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真正区别。而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正确认识则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特殊发展要求要求的认识的具体化。

我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自然要求,又有由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社会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力相比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本质区别不是表现在发展水平的高低方面,不是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方面,而是表现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方面,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方面。

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区别的生产力,即由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相应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也表现为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首先是相对稳定的公有制与相对灵活的劳权企业制度形成的直接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在这方面是由生产的具体属性决定的)和社会要求(主要是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然后是宏观经济体制与(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等等。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要求的理论,从根本上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对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正确认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劳权经济理论的一般方法论或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基本原理,就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这一原理,许多人都在运用,特别是一些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都在运用。我和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来把握生产力,对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特点及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考察,并据此全面认识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与社会要求,并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来考察生产关系的整体适应状态,而绝不会用所有制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类的错误原理说明问题解释问题的。

劳权理论特殊的方法论或原理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引起的变化作了具体的考察,明确了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特殊发展要求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性认识。

概括地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是与劳动所有者的主体地位与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及制度体系。正因为我是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特殊的发展要求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因此,我对按劳分配(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体现)和公有制(实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要求来探讨所有制与按劳分配,这是从静态方面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考察,而经济实体理论――主要指其中的生产劳动实体理论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动态认识的体现。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运动的特点与规律的系统化认识。而经济实体理论的形成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因为既然认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运动特点及发展要求,自然也就对宏观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定了大体的方向。这是劳权经济理论的主体部分。也是劳权理论最重要的基础。

在这里,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论界多数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在我的理论体系中,有一套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的基本概念或范畴:

例如: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对应;

劳动所有者与资产所有者相对应;

劳动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

生产劳动实体与生产资料实体相对应;

劳权企业制度与产权企业制度相对应;

知本与资本相对应;

公资与工资相对应;

工分与股份相对应;

工分制与股份制相对应;

员工大会与股东大会相对应;

员工管理委员会与董事会相对应;

消费价值及其规律与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相对应;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对应等等。

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大多庸俗化了,把社会主义纳入了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之内,把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变成了一种剩余价值生产与另一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变成了剩余价值生产不同形式的区别。

而我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是质的区别,是消费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是两种生产方式的区别!

相关主题:

1《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政治经济学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的大门》

3,《答无知而知:什么是劳动所有权》

4,《为什么政治经济学进不了社会主义大门》

5,《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生产方式》

6,《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再答丁礼庭老顽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