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
(1)生产什么——取决于有效需求(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注】,解决的是“为谁生产及为什么要生产"的问题;
(2)如何生产——取决于生产方式(指客观的、历史的自然形成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及其形式,解决的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进行生产及其生产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
(3)怎样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之间的配置比例关系”,解决的是如何在资源与环境双约束条件下,保持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即解决的是“生产多少和生产的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
【注】:
(1)“有效需求”一词源自于斯密《国富论》,指的是“具有货币购买力的社会需求”,即楼主的“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2)“消费者”实质上也是“生产者”,即其消费过程也是生产过程,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都可以实现价值的自我增值,形成“有效需求”,否则就无法解释人们为什么要生产的问题。马克思曾以为,生产消费,由于它直接生产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生产消费被视为是形成和创造价值的,而生活消费仅是分享由生产消费所形成和创造的价值,并不会实现价值增值。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饮食业及影视文化等服务性的社会文化生活行业,都在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价值的自我增值,所以马克思看法并不正确。(参看:CCTV《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