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409 110
2014-02-06
我不是高校老师,也非在校学生,职业对论文也并无要求,所以之前一直对发论文兴趣不大。人生跨入30岁门槛以后,突然觉得应该抓住青春的尾巴,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开始立志把实践总的一些思考变成论文,希望对学界提供另外一种声音。由于单位的缘故,我的领域比较独特,所以去年写了三篇,都有所收获,一篇中了北核、一篇上了某知名高校的学报(非核),一篇被收录入该领域的国家一级学会的学术年刊。无疑,这对自己是个很好的鼓励。今年立志冲一篇C刊,所以前段时间写了两篇,分别投给了外交评论和武大学报,结果未知。最近在关注论文,所以对高校老师的生活状态有了更多的认识,对目前的学术环境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有几点感想:
1、中国文科领域与世界差距不小,很多领域内的国内顶级刊物在国际上几无影响,国内一些专家也是如此,导致一些领域,我们相当的被动,缺乏话语权。
2、高校与社会脱节太久,学术界关注的很多问题并非实践中的重点,而实践中的很多关键问题在学术界关注的很不够。很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有偏差。
3、实践层面对学术重视不够,绝大多数领导平生没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学术界的很多成果未能被其吸收,进而指导于实践,实在可惜。
4、很多学校的编辑,重视文章的结构,而忽视了文章的内容,导致一些真正的创新成果被忽视。
5、高校文科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起步阶段,生活清苦不说,写出的高水平论文要发表还要交纳不匪的版面费,真的很不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6 19:30:41
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6 19:34:39
中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6 19:40:37
还忘了说一点,发现有一些年轻的博士,虽然没有高级职称,但学术功底不错,潜力很大。国内的期刊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最起码做到公平。同时,高校和地方组织部门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实务部门多多锻炼,否则一直在学校从书本中来到书本去,缺乏深度的信息和实践的思考,就浪费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6 19:42:40
2、高校与社会脱节太久,学术界关注的很多问题并非实践中的重点,而实践中的很多关键问题在学术界关注的很不够。很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有偏差。
3、实践层面对学术重视不够,绝大多数领导平生没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学术界的很多成果未能被其吸收,进而指导于实践,实在可惜。

楼主没有分清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区别。特别是第三点,要求实践层面的领导也写学术论文有点滑稽了,很多局级、部级干部也就是个本科文化或秘书帮忙弄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能写个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内参报告就很不错了。如果人人都得整学术,那学术也太不值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6 19:49:13
shuimianqing 发表于 2014-2-6 19:42
2、高校与社会脱节太久,学术界关注的很多问题并非实践中的重点,而实践中的很多关键问题在学术界关注的很不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何为学术?学术就仅仅是理论模型?我认为学术应该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一种理性。学术并非只能为高校所垄断,学术是没有边界的,做学术的人不能画地为牢,也不应有种盲目的优越感。实务中的很多问题需要理论层面的深度分析,需要学术的支撑。而学术也应该以实务需求为牵引,做到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学术和实务可以各有其思维体系和话语体系,但他们应该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高水平的领导者,首先是个深度且有体系的思考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