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62 11
2014-02-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4日第553期 作者:张震 刘同舫
内容摘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探索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实现方式,讨论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权作用及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以科学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根源、形成失业的原因、造成失业的手段、失业的表现形式以及失业的社会后果,这些分析为当今世界失业问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虽然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已经过去100多年,科学技术的水平、经济运行方式、人们的精神面貌都与《资本论》写作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是《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精辟论断,体现了对未来社会发展某种程度的科学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宋体;劳资关系;失业问题;人类解放;所有制;写作;国家政权;剩余价值;全球化
  【核心提示】马克思以敏锐的问题意识,破解了时代难题,对所有制问题的关注贯穿于《资本论》写作的全过程。
  恩格斯曾说:“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这本书”就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资本论》。它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劳动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行规律的考察,深刻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未来社会的目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的前进道路。
  人类解放就是指人类不断去消灭现存状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经由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和文化解放所创造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下,把握与超越外部自然限度,并通过全面颠覆资本逻辑,消除私有制,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市民社会体系和国家,最终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
  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第一主题,更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根本价值诉求。而马克思用毕生心血所著的《资本论》,无论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始终都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指南。
  在每一个时代,社会的发展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现实问题。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社会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国家政权问题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问题等。马克思以敏锐的问题意识,破解了时代难题,对所有制问题的关注贯穿于《资本论》写作的全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探索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实现方式,讨论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权作用及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内在统一性。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问题上,有力地清除了第一国际中的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增进了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这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纲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奠定了胜利的基调。
  关于当今全球化时代,世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的科学性问题、生态问题、失业问题和劳资矛盾问题等,这些问题总体上构成了人类解放道路上的障碍,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扫清这些障碍提供了方向上的依据。
  关于发展的科学性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这一“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要求人们冲破西方经济学的束缚,把人力以及作为其附属物的健康、知识、科学、技术、信息、经验等都作为发展的关键要素,并提出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吸收可变资本中的一切合理因素。但这一思想直至今天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决策者的足够重视,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把人力作为增加物质收入手段的“以物为本”的发展理论。
  关于生态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而资本主义在人与土地的“物质变换”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裂缝”。为弥补这一“裂缝”,马克思提出在制度更替的基础上,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与自然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从而把握与超越外部自然限度。
  关于失业问题。马克思以科学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根源、形成失业的原因、造成失业的手段、失业的表现形式以及失业的社会后果,这些分析为当今世界失业问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资关系本质是一种阶级利益关系,体现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人格化的资本和被异化的劳动,造成了人对人的剥削,尽管资本主义制度用雇佣劳动关系来极力掩盖这种剥削的本质,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体现为劳资矛盾的人对人的剥削依然存在。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他所揭示的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仍然是当代社会经济运转的轴心,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劳资双方的利益看成完全一致,缺乏对冲突的认识。在今天,加强对劳资双方对立和对抗的研究,寻求预防和解决的方案,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虽然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已经过去100多年,科学技术的水平、经济运行方式、人们的精神面貌都与《资本论》写作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是《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精辟论断,体现了对未来社会发展某种程度的科学分析,作为观察当代问题和解决当代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具有价值。我们只有真正回到《资本论》,深入研究《资本论》,掌握它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规律在当代的具体展开,才有可能解决当今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才有可能在人类解放的道的上少走弯路。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4 11:33: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4 11:40:25
受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4 11:44: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4 12:00:22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什么矛盾?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根源、形成失业的原因、造成失业的手段、失业的表现形式以及失业的社会后果”————这两位知道供需关系吗?失业率高,产品卖给谁?


“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这个更是扯淡。“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个人的生产资料从何而来?难度生产什么商品就要消费者接受什么商品吗?不需要别人选择吗?有选择就不会带来“个人生产力”的竞争吗?

这样的文章纯粹是官话套话,空洞无物,指鹿为马的讨饭吃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5 11:10:55
在反社会科学者看来,奴隶离开奴隶主就没法生存。农奴离开封建主无法生存,工人离开资本家无法生存。所以就到处反对马克思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