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为什么充分就业时增加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是完全的?还有就是购买生息证券是投机需求还是交易需求?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充分就业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并不可能再促进就业,所以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充分就业,政府的支出增加不能促进就业,这不等于白说?!那否则还叫充分啊。
愿听听其他高人的意见把
购买生息证券,看动机喽。如果是想获利,当然是投机,如果是当做储蓄的话,只能看做交易啊。
充分就业状态下,实际产出已经等于潜在产出水平。此时想通过各种办法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都是徒劳。因此,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办法也是一样。用挤出效应来解释的话,由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引起的利率的上涨导致的私人投资的减少抵消了全部的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的收入的增量。通俗地讲就是在无产出潜力可挖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只能是对私人支出的挤占。因此“完全的挤出效应”产生了。
这个问题可以用IS-LM模型来解释。即古典区域(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中有一项就是充分就业是“常态”)中IS曲线的右移只会引起利率的上涨,社会总产量不变。
个人理解,还请大家指正。
用IS-LM分析的话比较直观,这个我可以理解,还有一点想请教:高老的书上说短期内,充分就业情况下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收入?按照你说的充分就业状态下,实际产出已经等于潜在产出水平,那短期的情况怎么解释?
这个我也理解不透,不敢乱说。再学习一下高的书、再讨论!
高老的书上说短期内,充分就业情况下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收入?
初一看这个问题好象很高深,我还在想是否要与宏观经济学的长短期分析、价格粘性等挂起钩来,今天再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把整个过程分成两步:一步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收入(乘数效应),第二步是收入的上涨导致利率的上升从而私人投资的下降(挤出效应)。是否充分就业差异在于第二步,即挤出效应的发生及其程度,而财政政策本身对于收入的增加作用在任何状态下都会发生的。
我觉得要和长短期分析、价格粘性等挂起钩来
潜在产出水平并不是产出的上限 只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产出 每天8个小时是充分就业 但也可以加班到10个小时 短期内政府支出增加 每个厂商发现自己产品价格上涨 工人加班 长期厂商发现所有价格都上涨 工人停止加班
所以短期内,充分就业情况下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收入
其实这也是短期费力普斯曲线的通涨率和失业率的交替
"一步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收入(乘数效应)而财政政策本身对于收入的增加作用在任何状态下都会发生的。"我觉得这个不一定 根据李嘉图等价 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减税 如果只是暂时的 公众知道将来还要加税 就会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来反应 就不会有产出的增加
老高的书上不知道新版有没有讲这个
短期内的产出水平可以偏离潜在产出,这一点我觉得有道理。应当添加。
至于后面提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公众的政策预期下不会导致产出的增加,我觉得高的书上应该还没有讨论到这个层次,否则,问题也复杂了点。
谢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