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146 49
2014-02-15

在《曲立秋:瞄准三重推进国企改革》(中国改革论坛-企业改革2005-3-22 )一文中,介绍了在日前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的中国改革评估———进程与挑战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常修泽说,2004年夏天以后,与理论界某些人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时间大体接近,在经济学界,出现了对产权改革的某些争议、质疑、非难以及挑战。虽然这些争议、质疑中包含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例如把规范操作这一问题更加凸显,这是有意义的,要善于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但是从总体上非难和否定国企改革方向,不加分析地褒扬国企效率高于民企,甚至主张中国走高度集权的体制道路则是值得商榷的。这场争论远远超出了企业改革的范围,涉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一个很微妙而且很关键的时刻,它面临两种可能:一、排除干扰,推进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二、出现一定曲折。在当前的形势下,这两种可能都存在。为争取第一种前景,避免第二种前景,必须要珍惜改革成果;正视深层矛盾;排除两种干扰;瞄准三重推进。排除两种干扰,一要排除否定国企改革方向的倾向对国企改革的干扰;二要排除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势力对企业改革的干扰,突出解决在改革中的违规操作及官商联手。总的思想是:继续加快调整国有布局和结构,坚持国企改革方向,不要动摇和后退;同时要坚决打击改制中的腐败行为,注重国企改革在规范中顺利推进,不要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不宜在经济领域开展批判新自由主义“活动问题。
    针对常修泽的看法,我们首先要说的是:

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开始,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成功,尚未完成,难道没有必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行检查和修正吗?

如果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不能成功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不正确,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否定和修正?如果说2004年对产权改革的某些争议、质疑、非难恰恰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坚持错误的国企改革方向呢?
    如何对待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我们应该掌握两条:

第一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出发来检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第二是要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来检查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2004617日 朗咸平质疑TCL、海尔产权改革,810日,朗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科龙集团董事长顾雏军在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之嫌疑。他同时建议,国家应该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停止管理层收购(MBO)。一周之后,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讼状,指控郎咸平涉嫌诽谤。由此,引发出了贯穿2004年下半年的郎顾之争。这场起始于2004年夏末秋初的产权改革大讨论,是1994年国企改革争论以来的第一次广泛的大讨论。最近10年国企改革走过的艰难之路和一些经济学家在论述改革的后果方面出现的严重分歧。此次争论反映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大部分国有资产不重组就无法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一旦重组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资产流失或某些人侵吞资产的现象。
    为什么郎顾之争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进行责难?

从根本上来说,就因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从根本上违背了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所谓产权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建立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确立资产所有者的生产主体地位,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要求,这毫无疑问会遭到广大劳动者的抵触和反对;而建立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同时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权利要求,这当然是与劳动者利益要求相违背的,当然要遭到广大劳动者的反对。
    产权改革不仅使国有企业的资产正在迅速地流失到企业原来的管理者手中,或者一些私人老板手中,而且还对工人的利益造成了制度性的侵蚀,因为改制包含着一系列针对工人的严厉措施:如集体下岗、福利丧失、工作条件恶化等,虐待工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工人在丧失国家的有效保护,又没有自己的组织的情况下,日益成为市场鞭子和管理者专制的受害者。当一批批国有企业被卖掉,国有企业职工进行身份变换时,广大工人感受到了所谓的产权改革究竟带来了什么。

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实际上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违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所以要进行改革,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劳动者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受益的要求,表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企业必须建立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即产权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力既然是劳动者居支配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那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也必然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与此相适应,在社会主义企业是应该广泛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企业制度。平常我们常说,社会主义企业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其含义无非就是要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这应该是常识性的东西。在这里我们要问产权经济学的大师们,在公有制企业建立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相对立的企业制度,到底是解放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呢?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改革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作为典型的公有制企业,它具有三大特点: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独立的资产所有者,使劳动所有者成了唯一规范的生产主体,公有制的实现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使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在生产中失去了意义,客观上使劳动所有权的体现成为关键,公有制企业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而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在建立适合这种新型企业的企业制度时,我们必须从传统的产权观念和传统的企业观念(生产资料实体或产权型企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公有制三大特点出发,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即劳权制度。

为什么我们不去探讨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特点,不根据公有制的基本特点建立新型的劳权制度,而要去建立与公有制企业基本特点不相适应的、对劳权企业而言已经是陈旧的产权制度或现代产权制度呢?

难道在新兴的公有制企业建立陈旧的、与资本主义企业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就是与日俱进?

难道拚命钻进存在几千年的产权观念中出不来就是解放思想?

难道对公有制的基本特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实事求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十月革命胜利至今,社会主义已经有了80多年的实践。这80多年的实践说明了什么呢?

1989年开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着一个发生演变,此后,由十月革命产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灭亡了,同时,在没有演变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也普遍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严重挫折。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首先是苏联人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后建立了产权企业制度,然后是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产权制度的模式为其它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引用。产权企业制度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它和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特点恰恰是互相对立的:公有制企业只存在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没有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产权企业制度确立的却是资产所有者的生产主体地位;在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产权企业制度体现的却是资产所有权;公有制企业客观上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产权企业制度却是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正因为如此,公有制企业才会存在主体缺位等弊端而长期缺乏生机和活力。很显然,产权制度作为最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恰恰是妨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满足。社会主义生产力,由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是一种新兴的生产力,产权企业制度,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却是旧的生产关系,在公有制企业建立产权制度,事实上否定了劳动者当家作主权利,妨碍了劳动者按劳分配要求的满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失去了参加生产劳动和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性,一句话,束缚了新兴的生产力。这就是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严重挫折的根本原因。

有人会问,为什么同样引进了苏联模式的中国,国有经济同样也缺乏活力,甚至同样也出现“***”“***”这样的动乱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呢?

我们只要把中苏两国比较一下,就不难明白其中的缘故。中苏两国都是大国,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与此相适应,苏联的基本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产权企业制度相结合的错误模式;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多亿人口有80%在农村,而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权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模式。生产队基本模式是公有制+工分制,劳动者按劳动投入多少取得生产成果,体现的是谁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农业生产责任制则是建立在公有土地基础之上的劳动者个体经营方式,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分配模式使谁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得到了直接的体现。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企业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农业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在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从根本上稳定了我国农业,满足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口大国对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8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否则,公有制经济就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灭亡。苏联模式已经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产权模式,就在于这种模式建立的产权制度不能体现新兴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为什么有了这种教训还不吸取,还要建立产权制度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改革开放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在二十五个年头的改革中,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是一举成功,在短短数年之中就完成了。而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改了二十多年还没有成功,没有完成。为什么两种改革会这样大的差别呢?

农村改革所以能一举成功,就因为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劳动者的支持和响应;国有企业改革所以至今不能成功,不能完成,就因为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产权思路,它所体现的是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它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而不仅不能得到广大工人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而且由于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出现了阻力重重的局面。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打破产权制度开始的,打破铁工资就是破除产权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形成明确的认识,因而我们只是打破了产权制度,而没有用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

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时候,由于我们不能认识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的实质和经验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因而只是简单地引用了农村改革中包的方式,而忽略了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全面劳动所有权的分配模式。这就注定引用农村改革经验的改革不能成功。

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失败之后,我们便走上了强化和完善产权制度的道路。引用股份制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把产权清晰作为第一要求,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回到了起点(改革前的国营企业制度本身就是典型的产权制度),走上强化和完善产权制度的路子

三十多年的改革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走劳权思路的改革,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制度,改革就能成功,而且能够迅速取得成功,相反,违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基本制度,就会与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相违背,改革就会艰难曲折,困难重重。总结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过程,我们应该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应该走劳权改革的思路。    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例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实际上不是什么规范与否的问题,而是由于产权改革方向不适合国有企业基本特点造成的。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资本外逃的严重现象呢?

公有制企业明明只有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没有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但我们建立的却偏偏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否定了劳动所有者当家作主的权利,解除了职工反腐败、反贪官的武装;另一方面又必然把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变成了无主体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约束的管理者是癞痢头撑阳伞--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什么携资外逃,什么自卖自买,都可能发生;产权制度造成了公有制企业"主体缺位""所有权约束缺乏"等弊病的国有企业,出现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又有什么奇怪呢?
    在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失败的;同样如果违背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也是要失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钟建民

                       作于2005年3月,修改于2014年2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6 19:47:57
】“深化改革应当从反思和总结开始”。对国企改革而言更是如此。这是在2005年写的文章,但在今天的环境下却依然是适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6 20:56:55
哦。值得思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6 21:01:01
如果职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国有企业的产权人,那么不就不会缺失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7 17:31: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7 17:3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