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发表于 2014-4-4 20:29 
这位作者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分工节约生产者的劳动,交换节约消费者的劳动。
他把这两者混淆了,当然 ...
你没搞明白的恰恰是生产者必定是消费者,消费者必定是生产者。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和市场营销学不同,恰恰在于其对象统一的视野而不是狭隘地割裂消费者与生产者为不同的人。
你通过不同的回复来割裂自己的观点,而只要把你的不同帖子统一到一起来,你的逻辑就破绽百出,这也是你为什么总喜欢新开帖子来避免我把你的谬论追得穷途末路。
要判断交换有没有节约劳动,你就只能有“交换”一个变量。
也就是说你要比较的是两个状态:
1,交换,满足了需求
2,不交换,满足了需求
来看看如何满足需求的
不通过交换怎么满足需求?最常见的办法是自力更生——自己生产。于是:
1,交换,满足了需求——用自己现有的物品(扑克牌和积木)进行交换,耗费新增劳动量 = 0
2,不交换,满足了需求—— 自己保留自己的物品(扑克牌和积木),自己制造自己所需的积木和扑克牌,新增劳动量不等于 0.
你忘记了,这种耗费新增劳动量=0的交换是在原先的需求被限制和取消的情况下来实现的。你的这种障眼法不堪一击:
一对夫妻可以取得自有住房需求满足,但他们因为收入所限,不得不压缩其它方面的消费能力,比如购买轿车。但是他们也可以购买轿车和吃得更好,更多使用空调和品尝高档水果而仅居住租借的房子。
在你这里,要么拿到扑克,要么拿到积木,从而经济学变成了一门选择的可能性问题,从而彻底滑入庸俗经济学的羽翼之下。
你知道吗?什么都不要更节约劳动,因为劳动量在什么都不要的时候恒等于零。
你就不会回到实践中去分析问题?你只会照搬前人的话?前人的话就肯定是正确的吗?
你忘记了,前人的话是否被引用及引用恰当与否都与实践有关,因为前人的话多少都是在他的角度上进行的实践分析。
你后面说了那么多漫无目的的话,但却没有检讨你自己完全忽略了积木和扑克的交换在这里丝毫不涉及劳动而只涉及满足感的替换。满足感本身不是劳动,从而也就和节约劳动无关。当你不能解释这一漏洞时,你不得不偷偷把制造扑克和积木的劳动引进来,但你忘记了,扑克和积木一经交换,就意味着原先分别持有扑克和积木的双方交换了为取得积木和扑克而付出的等价劳动,所以这种交换丝毫没有节约任何劳动。倒是这种交换行为本身如果也算作劳动和麻烦的话,其实是增加了“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