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都执行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运输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收到更多地管制。
欧盟承诺在2050年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推广公共交通,另一种就是推广零排放车辆。
作为电动汽车的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人类解决汽车污染问题以及汽车对石油依赖的最佳和最终方案。这是由于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仅排放少量水蒸气,同时其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高2~3倍。装有这种电池的汽车只需像加油一样加注氢气,便可继续行驶。比起纯电动汽车,与目前市场主流的锂电池汽车相比,氢能源汽车具有的优点是:氢燃料电池能做到真正无污染;单次行驶里程数是锂电池车3至5倍;成本更低,氢能源取之不尽;应用领域范围更广等。此外,由于氢燃料电池车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因此不但远远超越了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车型,还远远优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作为未来汽车的终极目标,氢燃料电池车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实际上现如今无论从整体量产成本上还是普及度上,纯电动还是具有着相当的优势,更何况相较电动车,FCV所涉及到的产业链要更加庞大,因此目前FCV技术大多还是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车企手中。
在交通运输中应用燃料电池的时代已经到来。虽然没有ZF补贴,客户依旧在积极购买物料运输系统(叉车)的燃料电池解决方案。世界各地的燃料电池bus数量在持续增长。燃料电池汽车走上了产业化。
图表1:燃料电池BUS结构图

根据Fuelcell的统计预测,燃料电池系统的出货量在2012年为45700件,比2011年增长了约1倍,而2013年也将迎来46%的增长率,达到66800全年。2013年出货产品发电量预期增长29%,达到215.3兆瓦。预计这种增长的大部分将由固定发电系统这部分贡献,同时出货量的增长也可以归咎于固定发电部门增长带来的贡献,固定应用领域的增长在2013年异常迅猛,从小型家用并网加热与能源装置到工业应用,从建筑的基础能源装置到兆瓦级的并网发电站都有涉及。固定发电部门这部分的增长预计将在2013年翻倍,相反曾经预计在便携领域的大规模出货增加并没有发生。整体出货量的增长主要由北美与亚洲带动,其中亚洲贡献了76%的增长。亚洲一直是燃料电池技术的主导者,而且这种优势在今年还在发展,在2012年61%的新生产产品被这个地区消化,而2013年这个趋势依旧没有改变,预计亚洲将来会保持主导地位。在产品发电量上来看,产品发电量预计也将由这两个地区拉动,而欧洲的发电量与往年持平,同时北美的大型电厂项目降低了亚洲发电量的比例,亚洲在2012年所占比率为52%,预计2013年将达到57%。将固定发电系统划分为小型与大型来看,日本的Ene-Farm的增长带动了小型固定发电部门的发展,而在南韩正建的大型固定发电设施项目贡献了该部门发电量增长的绝大部分。分技术类型来看,PEMFC始终占据着出货量的绝大部分,达88%之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始终证明其为最流行的燃料电池产品类型。这与其适用领域广泛程度密不可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SOFC技术在固定发电系统的应用上得到了发展。如果我们以发电量来区分,我们会发现MCFC技术在2013年超过了PEMFC占据了整体的43%,同时PEMFC,MCFC与SOFC分布更加平均,因为后两者通常应用于大发电厂。
图表2:分技术类型燃料电池出货数量比较

图表3:分应用类型燃料电池出货数量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