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588 15
2014-03-30
RT,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国的管理学学术期刊的编辑论坛,看到说,目前的管理新知识更多的来自咨询公司,来自企业实践中,而不是学术界。文章大约是2011年的,应该说的就是现状。美国尚且如此,中国的管理学研究对管理新知的贡献程度或许就更低。。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自然》论文发表指数:中国学术影响力持续上升。主要讲的是中国的自然学科,如化学等学科的进步,并走向世界前沿。自己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管理学研究还远远落后?

联想起,之前接触的工科学术强人,那是常年泡在实验室,在做实验的细节处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思路。数据是从实验中得到的,然后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而我们管理学研究,可能更多的是二手数据,比如企业财报之类的,或者是问卷,但是这些和真实的管理现象又相差多少呢,我们在整个研究中也许跳过了很多环节,很多管理现实是深入在企业每一天的管理和运营中的,如果我们仅仅认为数据就可以代替管理现实,几次访谈就可以管中规豹,我认为这样对现象的扭曲或者说模糊是很严重的。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来源于持续的观察,比如青霉素的发现。而不是如查岗一般的间歇接触,或者采用已经损失大量信息的数据进行替代。


当然个人不想否认主流方法对于我们研究的重要性。只是觉得,也许管理学学者应该尽可能地寻找机会去接触企业,或者接近企业。能够对一些管理现实有长时间的细节深入,比如一些美国管理学者对某些企业长年的跟踪,对管理现场的非介入式观察。这样我们的管理研究是不是会有更宽广的思路,更卓绝的成果。而少很多从paper到paper的近似经院哲学的讨论。

大师科斯说,中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试验场。我相信他的话,认为只要用更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去发掘,会逐渐形成中国的管理智慧和贡献。这也许是我国管理学者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个人学术前进的动力。

以上只是一孔之见,必然很多不成熟,只是有点想法,想与各位分享,欢迎批评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30 11:35:20
买房背景和卖方背景都重要,我们现在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停留在书本上,纸上谈兵,不足为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30 11:39:37
深表赞同,科研搞到一定的深度确实需要和现实相呼应,不然就是无根之木,也存在巨大的瓶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30 16:07:03
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211大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保研党,在困惑以后如果博士出来后,工作经验极少,进咨询公司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从事的研究与企业实际的关联性多大呢?

求前辈们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30 16:16:51
一号依旧 发表于 2014-3-30 16:07
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211大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保研党,在困惑以后如果博士出来后,工作经验极少,进咨询 ...
大三你就保研了?个人觉得要想进咨询,读个硕士,然后多去实习,会比较好。我的看法是学术有学术的规范,也不是说就要向咨询看齐,只是说要对管理现实有更深的洞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30 17:02:34
管理是从做企业中来的,不是写文章写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