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14-7-23 20:05:12
YJDWII 发表于 2014-7-23 17:46
二千多年来,解老、注老汗牛充栋,不会多你一解的。
本来无所谓多此一解还是少此一解,但如果能够解决任继愈前辈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足以让你闻所未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4 08:40:59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4-7-23 20:05
本来无所谓多此一解还是少此一解,但如果能够解决任继愈前辈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足以让你闻所未闻了。
光说不练,当然无所以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4 10:37:50
YJDWII 发表于 2014-7-24 08:40
光说不练,当然无所以闻。
早就练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3945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5 07:59:5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4-7-24 10:37
早就练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39453-1-1.html
恒有欲与恒有;恒无欲与恒无,这是两种差别很大的断句。你信前者,我信后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7 16:19:33
[em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7 18:51:29
很难玩去哪搞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8 16:16:37
gfpinggu 发表于 2014-7-27 18:51
很难玩去哪搞懂呢
论坛有各家注,可以下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0 01:17:22
YJDWII 发表于 2014-7-25 07:59
恒有欲与恒有;恒无欲与恒无,这是两种差别很大的断句。你信前者,我信后者。
我的解读有三个要求,一是作为哲学著作来读,二是要求在内容上能够自然衔接,三是逻辑上能够前后自洽。与之相比,你只注重断句。但就算是断句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的断句已经十分清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0 14:04:39
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
许抗生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①。无名,万物之始也②;有名,万物之母也③。故恒无欲也④,以观其眇⑤;恒有欲也 ⑥,以观其所徼⑦。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⑧。玄之又玄⑨,众眇之门⑩。
河上公本第一章
①        以上两句乙本缺字,今从甲本。通行本凡“恒”字皆作“常”字,各句之后无“也”字。
②        此句甲乙本皆作“万物之始也”,傅奕本、能行本皆作“天地之始”。然王弼注为“凡有皆始于无,《史记  日者列传》引《老子》作“无名者,万物之始也”,与帛书义同。今从帛书。无名,指道。始,指开端。《说文》:“始,女之初也”,即原初纯朴之义。
③        有名,这里亦指道而言。奚侗说:“无名,有名皆谓道,天地之始,未立道名。二十五章‘物有混成,先天地生’,《庄子  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即此谊也。既有名称,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固万物之母也。二十五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奚侗说是。《德篇》中有“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句,即可证天下始与天下母皆指“道”。因此,此段中万物之始与万物之母亦应都指“道”言。
④        此句甲本缺“故”,乙本有,,通行本、傅奕本皆有,今从乙本。此句北宋司马光等人以“常无”断句,今人从之,误甚。此句意谓观察道的人常无欲。王弼注:“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即其义也。
⑤        眇,甲本作“眇”,乙本缺字,通行本、傅奕本等作“妙”。眇通妙。妙,王弼注:“微之极也”。
⑥        此句北宋司马光等人以“常有”断句,今人从之,误甚。王弼注:“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王注是。此句意谓观察道的人常有欲也。
⑦        所徼,甲、乙本皆作“所徼”,傅奕本、通行本作“徼” ,无“所”字。河上公本注:“徼,归也”。 王弼注:“徼,归终也”。 噭疑即是徼,归宿的意思。所徼,指所归宿的地方。
⑧        以上两句通行本“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甲乙本皆作“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这里的两者指“无名”与“有名”。
⑨        玄,王弼《老子指略》:“玄也者,取乎幽冥之所出也”。
⑩        此句甲本缺门字,今从乙本。
译文,
道,可以称道的,就不是常道了,名,可以称名的,就不是常名了。无名,是万物的开端。有名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恒常无所欲望出发,以此可以观察它最初的微妙之所在。从恒常有所欲望出发,以此观察它所归宿的地方。无名与有名两者同一出处,不同的名称而称谓的对象则是一个,真是深远而又深远,是众多微妙之门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0 14:53:08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4-7-30 01:17
我的解读有三个要求,一是作为哲学著作来读,二是要求在内容上能够自然衔接,三是逻辑上能够前后自洽。与 ...
按王弼注,两种断句并无本质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0 19:39:35
YJDWII 发表于 2014-7-30 14:53
按王弼注,两种断句并无本质区别
当我第一次读《道德经》第一章时,我有震惊的感觉,就因为李耳那时候居然就解决了一个至今仍然困惑着绝大多数人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唯物唯心之争的问题。但如果按照王弼的注解,你读到了些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0 20:01:48
当年我读《江边对话》在前,《道德经》第一章在后。前面一本书使我搞清楚了科学与宗教的根本分歧所在,否则根本不会有我之后的这种解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 16:31:38
YJDWII 发表于 2014-7-30 14:53
按王弼注,两种断句并无本质区别
此句意谓观察道的人常无欲。王弼注:“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即其义也。

始物之始是什么?是无。观察道的人常无欲,意即没有现在已有的看法成例等,我的理解仍然是从无出发去理解、观察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4 17:57:29
逻辑起源
郭绍华

海德格尔把此前哲学传统中关于存在的理解归纳为三个成见
存在是最普遍概念
存在不可定义
存在是自明概念
这意味着,存在本身不能被作为存在者。但是不作为存在者就不存在,就不是对象。显然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之所以不能直接被作为对象,是因为概念是只能是概念者的概念,是人的概念,人对于存在的定义和概念取决人产生概念的能力。如果试图把存在这个最普遍的概念作为对象,就需要人首先具有超过最普遍工者至少相等于最普遍概念的概念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6 12:00:48
什么是存在?自在者基于自在的逻辑所作出的类自在的判断。自在,自我意识的自我感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9 00:07:14
我也和楼主持相同的观点,最早我认识到《老子》的“道”是虚空是受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启发,之前看过的书一直没有讲明白,困惑了好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9 07:32:42
George963 发表于 2014-8-9 00:07
我也和楼主持相同的观点,最早我认识到《老子》的“道”是虚空是受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启发,之前看 ...
说道 为虚空也并非没有道理,虚空也就是无。但要认识到无即是认识的起点,可能更准确些。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但从认识自身来看,它并非与天地同生,所以它必须有自己的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就是无。无为虚,亦为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2 12:48:35
YJDWII 发表于 2014-8-9 07:32
说道 为虚空也并非没有道理,虚空也就是无。但要认识到无即是认识的起点,可能更准确些。人的认识从实践中 ...
好久不见啦YJDWII兄!对于有和无,我是这样觉得的:
老子没有绝对化地说“无”是“有”的起点,也没有说“有”是"无"的起点。他的表述中更像在说“无”和“有”都是对于“道”的认知的拐点。老子也并没有纠缠鸡和蛋谁先有的问题,而是说蛋和鸡同时存在。所以在“有”的情况下,理性会意识到“无”(对于“道”的认知其实还是一窍不通);而在“无”的情况下,感性会认识到“有”(对”道“有非理性的感知)。所以“有”和“无”、理性和感性都是螺旋升降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2 19:25:39
alexas 发表于 2014-8-12 12:48
好久不见啦YJDWII兄!对于有和无,我是这样觉得的:
老子没有绝对化地说“无”是“有”的起点,也没有说 ...
欢迎讨论指教!
有、无同出异名,不可分也。其实就是道。道虽为无,无即为有,有即无。所以有无即为道。有无相生,交替运动,此即为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9 10:41:48
http://wenda.so.com/q/1366846793068712?src=130[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9 14:41:11
     引自《汉典》:       洪颐烜曰:道德经王辅嗣本,今世所行,俱有分章。此本虽不记章数,然每章皆空一格以别之。其中亦有与今王本不同者,如今王本“道冲而用之”至“象帝之先”为三章,“天地不仁”至“不如守中”为四章,“谷神不死”至“用之不勤”为六章,此本皆并为一。“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王本属十二章,此本无“故”字,二句属下章之首。“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今王本为二十七章,此本属上章之末。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一本证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俞正燮曰:老子此二语,“道”“名”,与他语“道”“名”异;此言“道”者言词也,“名”者文字也。文子精诚云:“名可名,非常名;着于竹帛,镂于金石,皆其麤也。”上义云:“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故名可名,非常名也。”上礼云:“先王之法度有变易,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淮南本经训云:“至人钳口寝说,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着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麤也。晚世学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缪称训云:“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其至者也。”道应训云:“桓公读书于堂,轮扁曰:‘独其糟粕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皆以老子“道”为言词,“名”为文字。

  谦之案:俞说是也。老子着五千之文,于此首发其立言之旨趣。盖“道”者,变化之总名。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虽有变易,而有不易者在,此之谓常。自昔解老者流,以道为不可言。高诱注淮南泛论训曰:“常道,言深隐幽冥,不可道也。”伪关尹子推而广之,谓“不可言即道”。实则老子一书,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非不可言说也。曰“美言”,曰“言有君”,曰“正言若反”,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皆言也,皆可道可名也。自解老者偏于一面,以“常”为不变不易之谓,可道可名则有变有易,不可道不可名则无变无易(林希逸),于是可言之道,为不可言矣;可名之名,为不可名矣。不知老聃所谓道,乃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既无永久不变之道,亦无永久不变之名。故以此处世,则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四十九章)。以此应物,则“建之以常无有”(庄子天下篇),言能常无、常有,不主故常也。不主故常,故曰非常。常有常无,故曰“复命曰常”(十六章),“知和曰常”(五十五章),常即非常也。夫旦明夜闇,死往生来,安时处顺,与时俱往,庄子所云:“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若不可变、不可易,则安有所谓常者?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严可均曰:“无名”,各本作“无”,下皆放此。“天地始”,御注与此同。河上、王弼作“天地之始”,下句亦有“之”字。

  魏稼孙曰:严校云:“各本作‘无’,下皆放此。”后“行无行”一条,校语同。按是刻道经皆作“无”;德经前作“无”,“行无行”以下作“无”。此条当云“道经放此”。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本“无”皆作“无”,下并同,御注石本作“无”。又景龙、御注、敦煌三本均无二“之”字,河上本有。

  谦之案:经典释文卷二周易音义云:“‘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说文云:‘奇字无也,通于元,此虚无道也。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俗作“旡”,非。旡音暨,“◆”等字从之。老子作“无”,与易同。又王弼、傅奕、范应元本均有“之”字。范本“万”作“万”。“无名天地始”,史记日者传引作“无名者,万物之始也”。王弼注:“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似两句皆作“万物”,非。案“始”与“母”不同字义。说文:“始,女之初也。”“母”则“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以此分别有名与无名之二境界,意味深长。盖天地未生,浑浑沌沌,正如少女之初,纯朴天真。经文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四十章:“有生于无。”此无名天地始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则生生不息;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有名万物母也。又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亦皆“天地”与“万物”二语相对而言。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

  范应元曰:古本并河上公、王弼、李若愚、张君相“常无”上并有“故”字。又引音辩云:“常无、常有,合作断句。”

  王应麟曰:首章以“有”“无”字断句,自王介甫始。  严可均曰:御注与此同。“观”上,河上、王弼有“以”字,下句亦然。

  罗振玉曰:敦煌三本均无“故”字及二“以”字。又“徼”,敦煌本作“曒”。  俞樾曰:按易州唐景龙二年所刻道德经碑无两“以”字,当从之。司马温公、王荆公并于“无”字绝句,亦当从之。

  易顺鼎曰:按庄子天下篇:“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常无有”即此章“常无”“常有”,以“常无”“常有”为句,自庄子已然矣。

  谦之案:御注、邢玄、景福、庆阳、楼正、磻溪、顾欢、彭耜、高翿均无“故”字。“徼”,傅、范本与碑本同,宜从敦煌本作“曒”。十四章“其上不皦”,景龙本亦作“曒”,是也。一切经音义卷八十四引:“说文‘徼’作‘循也’,以遮遏之。”是徼有遮训,在此无义。又卷七十九、卷八十三引:“说文‘曒’从日,◆声,二徐本无。”田潜曰:“案慧琳引埤苍‘明也’,韵会云‘明也’,未着所出。诗‘有如曒日’,诗传云:‘曒,光也。’说文古本旧有‘曒’字,后世或借用‘皎’。‘皎’,月之白也,诗‘月出皎兮’是也。或借用‘皦’,皦,白玉之白也,论语‘皦如’是也。字义各有所属,‘有如曒日’之‘曒’,碻从日,不从白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卷七)经文“常无观其妙”,妙者,微眇之谓,荀悦申鉴所云:“理微谓之妙也。”“常有观其曒”,“曒”者,光明之谓,与“妙”为对文,意曰理显谓之曒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谦之案:陈景元藏室纂微篇以“此两者同”为句。严复曰:“同字逗,一切皆从同得。”惟“同出”“异名”为对文,不应于“同”字断句。又蒋锡昌曰:“‘此两者同’下十二字,范本无。”案续古逸丛书范本有此十二字,蒋误校。又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两者盖指有无而言。有无异名,而道通为一。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谦之案:“玄”字,绩语堂碑录因避清帝讳,改为“元”,当据原碑改正。以下仿此。盖华夏先哲之论宇宙,一气而已,言其变化不测,则谓之玄。变化不测之极,故能造成天地,化育万物,而为天地万物之所由出。鸢飞鱼跃,山峙川流,故曰“众妙之门”。张衡曰:“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橐钥元气,禀受无形。”(御览引玄图)扬雄曰:“玄者,幽摊万类而不见形者也。”(太玄经玄摊图)义皆出此。

  「音韵」李道纯曰:“此经文辞多协韵。”邓廷桢曰:“诸子多有韵之文,惟老子独密;易、诗而外,斯为最古矣。”刘师培曰:“欲考古韵之分,古必考周代有韵之书;而周代之书,其纯用韵文者,舍易经、离骚而外,莫若老子。”今试以江有诰老子韵读为主,参之以吴棫之韵补,顾炎武之唐韵正,江永之古韵标准,姚文田之古音谐,邓廷桢之双砚斋笔记(卷三),李赓芸之炳烛编,推求经文古韵,句求字索。又刘师培、奚侗、陈柱及高本汉之老子韵考(BernhardKarlgren:ThepoeticalpartsinLao-Tsi)说老子古音,颇多肊说,亦有可取者,间附以己见,然后知五千文率谐声律,斐然成章。韵理既明,则其哲学诗之为美者可知矣。以下试分章述之。此章江氏韵读:道、道韵(幽部),名、名韵(耕部),始、母韵(之部,母,满以反),妙、徼韵(宵部,徼,去声),玄、门韵(文、真通韵,玄,胡均反)。谦之案:“玄”,真部,“门”,文部,文、真通韵。姚文田:玄、玄、门韵,余同。又高本汉:同、名为韵,非。邓廷桢:道、道,名、名,无韵,亦非。

  右景龙碑本五十四字,敦煌本同。河上本(宋刊本)、王弼本(古逸丛书本)、傅奕(经训堂本)、范应元(续古逸丛书本)并五十九字。严可均曰:“‘众妙之门’句下空一字,所以分章,御注不空。河上于‘道可道’前,题‘体道第一’,王弼题‘一章’。此无标目,下皆放此。”今案老子著书上下二篇,后世乃有分章,有分五十五,六十四,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一之殊,碑本虽不记章数,然每章皆空一格以别之,与河上、王弼、傅、范诸家分章略同,今即以诸家所传分章为准。又此章范本题“道可道章第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5 10:11:10
无是认识的一种状态,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主观的、最基础的、最原始的认识,是认识的逻辑起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5 10:11:12
无是认识的一种状态,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主观的、最基础的、最原始的认识,是认识的逻辑起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0 21:12:17
      请楼主给讲讲:“有物混成”是怎么混成的呢?

   老子为啥是未知其名呢?这个有物混成具体都叫什么名字?   与上帝是什么关系?在第四章节上为什么要讲象帝之先呢?老子又不知它是谁家之子?


这个有物混成,到底是谁家之子呢?请楼主给解答明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1 09:24:53
东方第一人 发表于 2014-10-10 21:12
请楼主给讲讲:“有物混成”是怎么混成的呢?

   老子为啥是未知其名呢? ...
不要出难题嘛,有何高见可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岂不更好?
有人在谈到西方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参照系的建立,物理学(科学)才真正开始,或者说,对运动的观察使物理学真正成为系统化科学化。还说,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崇尚人文,从宗教走向现实。
上述之言与你的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要说的是,老子为我们建立了认识 的参照系。
对老子的认识,千人千法千言。文艺就是对前人的思想的总结开始的,我想,中华民族 的复兴可能也是别无他途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1 16:06:45
YJDWII 发表于 2014-10-11 09:24
不要出难题嘛,有何高见可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岂不更好?
有人在谈到西方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时说了这么一句 ...
那不叫出难题。你若不懂也就算了。请阅圆融一体一书,一切都给你讲明了。

附件列表
三合一2.gif

原图尺寸 1.16 MB

三合一2.gi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1 17:10:46
东方第一人 发表于 2014-10-11 16:06
那不叫出难题。你若不懂也就算了。请阅圆融一体一书,一切都给你讲明了。
圆融一体讲什么?可否先介绍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2 21:49:52
东方第一人 发表于 2014-10-10 21:12
请楼主给讲讲:“有物混成”是怎么混成的呢?

   老子为啥是未知其名呢? ...
任何名词都是因我们所能够观察到的现象而起的。这些名词中没有一个能够给万物的源头命名。命名“道”,纯属强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3 14:23:19
http://opencla.cntv.cn/china/jpk/20120918/VIDE100138883385.shtml
道,参照 系,认识的参照系、认识的逻辑起点。非常道,不存在普适性的参照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23:07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4-10-12 21:49
任何名词都是因我们所能够观察到的现象而起的。这些名词中没有一个能够给万物的源头命名。命名“道”,纯 ...
命名“道”,纯属强行。
说强行似有不妥,应该是偶然中的必然。作为认识的逻辑起点,它是非唯一的、任何的,可以道,可以为德,亦可为其它任何符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